让“抢盐”谣言不攻自破
2011-03-21   作者:徐蒙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日本福岛核危机出现转机,中国超市的货架上又重新堆满白花花的食盐。一场无中生有的“盐荒”很快被证明是闹剧,迅速平息。然而这场不大不小的闹剧,恰逢其时地给人们上了一课。
    “谣盐”及时制止,来自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抢盐”发生的当天,政府部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增加供应、平抑价格、加强监管;接着,媒体及时采取比较冷静、客观的报道与引导;同时,在互联网、微博上,通过一些科普民间团体,理性的声音广泛传播,全面压过制造“谣盐”的网络水军。这些都是促使食盐问题“透明化”的得力手段,当市场上食盐货架不再空荡荡,当多数人明白盐与辐射问题的真相,“盐荒”的谎言不攻自破。
    虽然风波基本平息,但“谣盐”对商品市场和市民生活的影响已经造成。“抢盐潮”刚刚结束,各地从昨天起又出现“退盐族”。不管是因为听信谣言,还是过度担忧导致囤盐,许多家庭都发现被莫名其妙斩了一刀。一时贪心、投机倒把的小商户纷纷因高价批发进盐,囤着无法出手而损失惨重。资本市场上,盐业个股暴涨又暴跌,其背后隐现游资的身影。有分析人士认为,抢盐从游资最集中的苏浙地区开始,这可能是资金被迫从楼市撤出后,泛滥的流动性急需寻找新的炒作题材所致。
    “谣盐”过后,不该受到损失的民众已受损失,不该获利的炒家已抽身离开,在日本核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的背景下,人们不妨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回头看看“谣盐”形成的过程,到底是谁在抢盐,为什么抢盐,怎样预防更多的“谣盐”出现,这些恐怕是食盐风波过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抢盐的无非四种人:首先有人真的相信碘盐能够防辐射、听信辐射已经影响中国的谣言,但实际上这部分人只是个别;其次是担心未来海水受到污染,晒出的盐不安全,未雨绸缪囤盐的人;再者是家中正好缺盐,或者担心以后缺盐的人;最后还有一部分投机倒把的不法商户,以及炒高商品市场价格、妄图从相关资本市场获利的游资。
    第一种轻信谣言的人群,最需要及时、准确、浅显的科学解释,媒体将核辐射与食盐的基本原理明明白白地向公众解释,科学道理“透明”了,谣言自然没有市场;对于第二类担忧过度的人,需要政府在食盐的生产流通各个环节上更加透明,比如讲明井矿盐的比例超过90%,而市场上的海盐也断无受核污染的可能性,让老百姓没有担忧的理由;对于第三种被“谣盐”波及的人群,政府加快市场供应,消除家庭购盐困难,并公开食盐产量和存量,就是打消疑虑的好办法;对于投机倒把的商户,查处力度应该更大,并应将查处结果予以曝光,对于隐藏在背后的推手,就需要我们的资本市场更加透明,在突发事件的背景下,监管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网民:与其抢盐,不如“恶补”核知识 2011-03-21
· 稳定盐业市场需严打幕后推手 2011-03-20
· 超5000万江浙游资爆炒盐业股 2011-03-20
· 商务部:抢购食盐现象已平息 2011-03-20
· 超5000万江浙游资爆炒盐业股 2011-03-1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