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货膨胀要有新视角
经济学家讨论物价走势
2011-03-18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预测:
  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 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测算,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

  一、流动性存量较大、信贷惯性较大和外汇占款比重较高等因素使得2011年的物价上涨仍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基础

  1、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积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大量的流动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收回。2010年,我国M2/GDP比值达到182.4%的历史高位。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预测,M2在2011年将增长16%,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所预测的GDP数据,2011年我国M2/GDP将达到185.5%,再创历史新高,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将十分严重。如果要使得2011年的M2/GDP与2010年的相同,则M2增速应该降到14%,如此低速的M2肯定难以实现。因此,只要M2增速在14%以上,流动性过剩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2、2010年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导致2011年的信贷惯性较大,贷款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大力刺激投资增长,尤其是推动大规模投资增长。在直接融资规模难以显著扩大的情况下,众多大规模投资项目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这导致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从2009年4月份起逐渐攀升,并在短短一年内由以前的50%提高到60%。大量周期长、规模大的中长期项目对后续资金的需求必然会对信贷投放规模的压缩形成较大阻力,因而造成较大的信贷投放惯性。
  3、热钱流入和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将使得外汇占款比重依然较高,从而抵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仍然面临修复金融体系、巩固实体经济、解决财政失衡等诸多问题,经济复苏形势依然比较低迷。IMF的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比2010年放缓0.6个百分点,失业率将继续维持在8.3%的高位,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受经济复苏形势疲软的影响,发达经济体继续奉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大,这会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大大增加热钱流入的风险。另外,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进口将可能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局面,仍然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大动力,而且我国的贸易竞争力仍然较强,2011年的出口增速仍会保持在高位。因此,从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仍会维持在较高位。

  二、受春季干旱、输入型价格上涨、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和大量闲散资金流入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并推高整体物价

  1、部分主产粮区出现大面积干旱,我国粮食产量在2011年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难度较大。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部分粮食产区出现持续干旱的情况,而目前的旱情可能在4月以前都无法得到根本缓解。由于受旱八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此次旱情可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国际农产品价格可能在2011年持续上涨,这将给我国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强的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国际农产品价格目前已经处于新一轮的上涨周期,2011年持续上涨的概率仍然较大。而去年和今年两年中,全球频发的极端天气情况影响了国际农产品供给。这种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供给减少已经并将继续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另外,由于近两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日益趋紧,国际粮食库存已经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而可能也会为国际农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提供推动力。
  3、2011年我国“民工荒”现象加剧,农民工工资将进一步上升,由此产生的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涨压力将进一步推高农产品价格。
  4、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新国八条”等政策严密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使得大量闲散资金可能加速流入农产品市场,进而推高2011年的农产品价格。
  5、2011年我国继续上调稻谷和小麦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这可能将进一步推高已经持续上涨的粮食价格。

  三、2011年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高国际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这势必将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

  由于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近两年来大力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受此影响,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峻,进而造成美元的持续贬值和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2011年,欧美地区经济复苏仍不明朗,为此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将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而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美元的贬值压力,并由此推高国际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考虑到我国在大宗原材料上的较高对外依存度,2011年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势必增加生产资料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
  四、实体经济基本保持平衡,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回归稳健,因而2011年并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基础
  1、2011年总需求不会大幅增加,经济难以全面过热,出现较大的产出缺口并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胀的概率较小。2011年房地产投资的减速和其他投资保持平稳将使得总投资增速可能出现一定回落。2010年其他产业的投资增速平稳且较慢,每月增速都在20%左右,在2011年企业经营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仍会保持。此外,IMF预测2011年世界贸易总量将比2010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因此我国所面临的外部需求也不会出现显著提高。
  2、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会缓解国内工资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我国在2011年仍难以出现“工资—通胀”螺旋。201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拐点变化,并进一步带动工资形成机制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这会增加未来工资水平发生较快增长的概率。但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仍将保持较高增速,2010年各月工业总产值增速均在30%以上,远高于从业人员数在5-8%之间的增速;各季度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在20%以上,高于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考虑到整体经济形势仍较平稳,2011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仍会保持快速上涨,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这将大大降低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降低“工资—通胀”螺旋出现的可能性。
  3、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已回归稳健,2011年很难再次出现流动性大幅增加的局面,因而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胀的流动性背景。政府的宏观调控基调已经出现转变:从2010年10月起,政府已经三次加息,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已经恢复到常态值,比2010年初设定的2010年M2增长17%的目标值也有所下调。因此2011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保持回收流动性的较大力度,基础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将回归正常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12345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治通胀 改善流通渠道是根本 2011-03-17
· 治通胀要搭准脉下对药 2011-03-17
· 通胀“釜底”还有多少“薪柴” 2011-03-17
· 杨农:发展债市有效缓解通胀压力 2011-03-17
· 阎岳:通胀“釜底”还有多少“薪柴” 2011-03-1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