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以宽松政策应对震灾
2011-03-15   作者:王勇(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日前,9级强烈地震和海啸带来的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灾难,给正在接近复苏的日本经济“当头一棒”。但笔者认为,尽管短期内地震将使日本GDP增速放缓,但随后的“重建经济”会对日本GDP的增长起到正面拉动作用。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日本经济政策迅速宽松基础上的。

  震灾有助凝聚复苏动力

  金融危机以来,日本与美国、中国及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相比,受冲击最为严重,比如出口前景不佳、复苏启动滞后、赤字日益膨胀等。但地震之前日本各项经济指标已有所转好。去年,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强劲反弹,全年GDP实际增长3.9%,为20年来最快增速。今年2月,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由1月的51.4升至52.9,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按照这种趋势,原本预期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将会重拾升势,但突袭的大地震很可能改变经济运行节奏,日本经济或将陷入暂时滞涨,但不会长久。况且,日本原本就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应付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经验比较丰富。
  更重要的是,地震在对日本经济产生极大破坏的同时,在“共同抗灾,重振日本经济”的共同意愿下,能有效凝聚力量,消除政治纷争,反而能为经济注入新动力。此前,由于日本不同党派在2011年财政预算上持有异见,特别赤字融资国债发行的议案遇到阻碍,由此导致的政府支出削减可能会使经济增长放缓,而强震的袭击或将确保各方就实施2011年财政预算达成妥协,其中包括通过发行赤字融资国债的特别法律、降低公司有效税率5%的议案以及增加儿童津贴的议案等。相关议案的通过都将有助于日本经济增长。

  阪神经验值得借鉴

  在目前地震及海啸损失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尚无法准确预测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但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借鉴意义。1995年1月17日,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的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和大约10万亿日元的损失,占到日本当时GDP总量的2.5%。尽管阪神地震当月日本的工业产值和消费者信心大幅走低,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强势反弹,日本一季度GDP环比甚至增长了0.8%(1994年四季度为下降0.7%)。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震后日本政府迅速实施了刺激性货币政策并追加紧急财政预算,公共消费和公共支出为日本1995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GDP增长分别贡献了0.3和0.5个百分点。
  基于阪神地震后的经验,笔者认为,日本政府也必将会在此次大地震后实施包括扩大政府债务规模等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日本央行也将会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震后经济复苏。另外,日本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其受灾对全球影响很小。有专家预测,日本今年因通胀因素调整的经济增幅为1.2%,远低于去年,这次地震可能使该增幅减去1个百分点,但对全球增长数据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日本重建的财资活动牵连金融的互动,对全球可能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

  经济政策宜迅速宽松

  首先,抓紧制定一整套灾后城市重建规划。日本历史上曾多次遭遇大地震袭击,地震给日本经济造成灾难但也给日本城市发展带来动力,许多城市正是在重建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过,灾区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原,它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大地震半年之后是重建规划的最重要的阶段,重建工程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房屋住宅、产业和居民生活设施等,并通过一系列政策落实好城市重建的资金来源。
  其次,应迅速出台震后重建应急的财政刺激政策。日本财务省官员此前已表示,日本政府可能会先动用本财年预算中剩余的约2000亿应急资金。2010年财年将于本月底结束,新财年预算方案将包括新增3500亿日元的自然灾害资金和8100亿日元的应急资金。灾后日本需要在建筑和公共建设工程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
  再次,尽快制定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就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日本央行迅速宣布,成立由行长白川方明领导的灾害控制小组,并表示其随时准备向货币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这个决策非常及时。同时,考虑到企业应对重建以及保险公司出售海外资产应对理赔等举措导致资金回流,从而进一步推高日元汇率,这对主要依靠出口的日本经济无疑构成挑战。所以,建议日本央行尽快采取“广义的量化宽松政策”,维持原有的零利率政策,并通过在短期金融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向市场注资力度,以努力缓解市场担忧。
  另外,重建日本供应链金融。这次强震必定会导致供应链危机,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将在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带来损失。所以,应通过重建供应链金融计划,加强对日本供应链以及全球贸易及物流发展的支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地震影响减弱 A股市场进入“后两会时代” 2011-03-15
· 穆迪:地震或致日更接近“临界点” 2011-03-15
· 日地震追加预算或超阪神大地震 2011-03-15
· 从地震看“经济人”的社会属性 2011-03-15
· 日地震损失或高达10万亿日元 2011-03-1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