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灾对中国通胀影响有限
2011-03-15   作者:陆志明(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3月11日爆发的日本地震海啸灾害已经超越中东动乱局势,成为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其中,核电站爆炸是否会动摇国际核电发展信心从而推高国际能源价格,日本地震是否会拉升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国内市场和产业经济是否会受到日本震灾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日本核电站爆炸不会影响国际核电事业发展,更不会推高国际能源价格。目前受地震影响较大的核电站主要是福岛核电站。其中1号和3号机组受灾情况较为严重,迄今已有十多人确认受到核辐射影响,数十万人转移。同时日本政府宣布五座核反应堆进入紧急关闭检查状态。日本核电站关闭已成为影响日本家庭企业用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日本作为核安全最高标准的国家,在强震海啸中也出现了爆炸泄漏事件,全球核电发展事业的信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3月12日,德国6万人游行示威,要求关闭所有德国核电站,国际绿色能源组织的核电专家也呼吁降低核电使用比例。如果核电等新兴能源行业发展减速,那么对传统火力发电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进一步可能会推高国际原油和煤炭价格。
  对此,我国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中国会汲取日本的一些教训,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而德国、美国等核电大国也仅表态会全面检查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降低核电发展速度目前仍处于民意讨论阶段,是否会真正形成对核电发展的负面影响尚不得而知。因此,即使目前有投机资金借机炒作推高煤炭石油价格,也还不能说日本核电事故会实质性地推高中长期国际原油和煤炭价格。
  其次,日本灾害对中国输入型通胀影响有限,甚至反而有利于降低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日本地震之前,包括农产品、能源在内国际大宗商品就已经持续上涨。而日本发生灾害之后,国际投机力量很可能借机炒作,进一步推高农产品与能源价格。但是实际上日本地震对国际大宗商品和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有限。3月11日,国际原油价格因日本大量企业停产出现大跌,纽约市场油价11日开盘后一路下泻,盘中最低在每桶99美元附近徘徊,跌幅接近4%。伦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113.84美元,出现七周以来首次下跌。
  日本地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有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日本受灾区域经济规模有限。此次日本主要受灾区域在东北地区,并不是日本工业制造中心,宫城等4县的GDP仅占日本总量的6%左右,第三产业占69%,对外部生产性的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需求直接影响非常有限。美国经济学家预计此次地震对日本GDP影响不超过1%。二是日本企业短期停工停电实际上反而降低了对外部大宗商品的需求。由于灾害带来停电停运等连锁效应,丰田、本田等多家跨国企业出现短期停工现象。这些大型制造企业的停工短期内将降低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如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费国,2009年日均原油消费量为440万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也有可能会降低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三是未来日本灾后重建将会在数年内完成,由此产生的能源、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会分摊到以后几年内完成。不会对近期的中国输入型通胀产生明显的冲击。
  再次,中国市场受日本跨国企业停产影响有限,且中国产业发展可能受益。考虑到日本此次主要受灾区域并非传统工业制造中心,丰田索尼等跨国大型企业停工的时间不会太久,并可通过海外增产转移产能,日本主要出口中国的工业品有中国台湾、韩国等替代选择,因而整体上不会对中国的主要产业和市场形成大的影响。
  从局部的产品细分来看,日本出口中国的产品中40%以上为电子消费类产品,其他规模较大的还有塑料及其制品、汽车零部件等等,中国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可能会因供应部分中断而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替代进口的角度来看,由于日本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并非完全不可替代,因而即便个别日本品牌和产品可能销售恶化,但从整体上对中国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由于日本受灾、停工停产,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产品的品牌和影响力。日本企业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灾害停产状况,可能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这对我国产业升级也有一定的好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盖特纳:中国通胀带给美国机遇 2011-03-07
· 中国通胀压力尚待进一步释放 2011-02-11
· 中国通胀,美国制造? 2010-12-01
· 中国通胀:基本逻辑与事实 2010-11-25
· 厉以宁:中国通胀警戒线可提至4.5% 2010-10-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