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谴责中间商
2011-03-03   作者:王东京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王东京

  去年的CPI为3.3%,而上月的CPI为4.9%。有专家说,本轮通胀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于是要求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令人不解的是,农产品涨价说明农产品短缺,短缺品为何不能涨价呢?经济学讲,通胀是货币现象,即央行若不过度投放货币通胀不会有。换言之,只要货币投放适度,仅农产品涨价是断不会推动通胀的。
  问题是,多年来教科书有个误导,说成本可推动通胀,而且不少人还信以为真。是的,一般说来,价格包含成本,成本升价格就会跟着升。站在厂商立场看这似乎是对的,无懈可击;但这里却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该商品供应短缺。若不是这样,商品供大于求,成本升价格也涨不了。因为价格不只由卖方说了算,而要由买卖双方共同定。举个例,某商贩驾车到菜市卖鱼,结果违章被罚了款,于是贩鱼成本随之提高。请问,商贩若将罚款摊进鱼价你会怎样?
  可能的结果有两个:第一,如果市场鱼供短缺,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那么你没得选,只好接受涨价;第二,如果鱼供充足而且过剩,那么你就会另寻卖家而拒绝加价。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当商品短缺时,价格是由卖方定,成本升往往会推高价格;相反若商品过剩,价格则由买方定,成本升价格却不会涨。以此类推,假定将商品分为农产品与工业品两类,农业作为上游产业,农产品涨价会加大工业品成本,那么工业品的价格是否也会涨呢?答案是:工业品若短缺价格会涨,若过剩价格则涨不起来。
  由此可见,那种说农产品涨价会推动通胀的观点似是而非,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想想吧,当下工业品过剩,消费者怎会出高价买过剩商品呢?而大家都不肯多出钱,价格自然不会普涨,这样通胀也就无从发生。所以我的看法是,今天如果中国真有通胀,那么治胀的重点应是紧缩银根而不是去打压农产品价格。否则错开了药方,不仅通胀控不住,农产品还会因为价控更短缺,火上浇油,日后涨价的势头会更猛。
  我不赞成打压农产品价格,当然不是说政府就可不作为。其实,当下的问题不是政府要不要管,而是怎样管才对?经济学说,涨价一定是源于短缺。既如此那么政府就可用两招,一是抑制需求,二是增加供给。由于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有刚性,调控余地不大,所以重点是增加供给,否则,靠行政控价只能扬汤止沸,治得了标而治不了本。
  就以北京的蔬菜为例吧。年初参加北京市人代会,许多代表对北京的菜价意见大,口诛笔伐。而市府一位官员回应,说北京菜价居高不下是因为中间商加价太多。据称,一斤萝卜从甘肃卖到北京,销地价是产地价的八倍。这样北京市民多付了钱,而甘肃农民却没赚到,利润归了中间商。该官员的言下之意,北京的高菜价似乎是中间商作祟,要降价就得打击中间商的暴利。我不知他想如何打击,而我要说的是,北京的高菜价其实与中间商无关。
  并非我要为中间商辩护。的确,北京的高菜价不是中间商的错,归根到底,是北京自己菜供短缺所致。如果市场菜供充足,中间商怎能把价格加上去?三元一斤的萝卜随便可买,你不会出五元买中间商的萝卜吧!可见,把菜价高的责任推给中间商,不过是移花接木转移人们视线而已,对解决问题无益。我敢肯定,假如没有中间商,北京的菜价反而会更高;外地菜农的收入会更低。
  何以见得?我的分析是这样:业内人士说北京百分之七十的蔬菜要靠外地供应。若此话当真,那么没有中间商长途贩运,北京菜供就会短缺百分之七十。这么大缺口,菜价会涨到哪里去我不敢想像。说实话,在我看来中间商不仅不是北京高菜价的推手,反而对降低菜价有功。若不是中间商相助,北京市民买菜的开支一定比现在大得多。你信不信?
  从菜农的角度看,有人说,北京菜价如此之高,可外地菜农却没赚到多少钱。猛然听,似乎没有中间商菜农就可以多赚点。是这样么?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假如没有中间商,蔬菜运不出去,菜农会赚得更少。要知道,中间商长途贩运是在拉动需求,没有这部分需求当地菜价会更低。我老家在洞庭湖,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可早年农民养鱼总卖不起价。有一年,城里来了很多鱼贩下乡收购,说要把鱼贩到广州,结果令鱼价大涨。虽然鱼贩在广州也许赚得更多,可农民也不觉得吃亏呀!
  再说中间商利润。不错,若将中间商与农民比,中间商确有可能比农民赚得多,但赚得多未必就是暴利。事实上,衡量中间商利润要从机会成本看。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作某项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的最高代价。中间商选择贩菜,机会成本就是他放弃做其他事的收益。比如某人打工年收三万,而他放弃打工去贩菜,则贩菜的机会成本就是三万,若他一年贩菜的收入是四万,那么他得到的还是暴利么?其实,今天很多人不去贩菜,那是因为他的职业比贩菜更赚,请问政府也要去打击么?
  最后让我归纳一下本文要点:第一,通胀是货币过度投放的结果,只要管住货币,农产品涨价不可能引发通胀;第二,农产品涨价是因为供给短缺,应对办法是增加供给而非行政限价;第三,中间商与农产品涨价无关,政府断不可对中间商大动干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