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儿童医疗资源匮乏下去了
2011-02-15   作者:李星文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据《京华时报》报道,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这是京城两大儿科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优质儿科资源较集中的两家医院,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的门诊量已经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多家医院的儿科也均已过劳,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儿童医疗正陷入尴尬苦境,无数家长心急如焚却无医可求。
  每到季节转换、气温突变的时候,北京的两家专业儿科医院内就会出现堪比“春运”繁忙景象的拥挤场面。大人喊,小孩儿哭,等候多时却不见得能挂上号。医生、护士忙得抬不起头来,不断加号、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忙起来双休日都不休息,仍有看不完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首先是北京的常住人口在这十年内迅速增长,看似森严的户籍制度并未挡住人们留驻大城市的热情和进度,而儿童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儿童医疗资源的增长却不明显,在很多医院内甚至出现了萎缩的现象。人口急剧增长,公共产品供不应求,“患儿多、医生少”的反差事实上一直在加剧。
  其次,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集中了稀缺而优质的儿科专业医疗资源,全国范围内患有疑难杂症、重症的儿童,往往都把北京的两家儿科医院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再苦不能苦孩子,有钱人自不必说,钱不多的人也会东拼西凑、砸锅卖铁筹钱进京,只为能从病魔手中夺回孩子的健康。两家医院的医生和床位都是有限的,而前来求医的病人却近乎无限,本地患儿和外地患儿两股人流会合之后,两大儿科医院必然人满为患。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长爱孩子心切,尽管只是感冒、发烧、闹肚子等常见病,但放在孩子身上就成了天大的事,一刻也不敢耽搁,一点也不敢大意,都奔着最专业的儿科医院去,恨不得让所有的专家前来会诊,这自然也会人为地加剧两大儿科医院的忙碌程度。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宁肯小病大看,不可大病小看”的心态,这才使得北京的三甲医院内家家人山人海。
  无论是北京市的人口剧增之势,还是病人过分寻求优质医疗资源的心态,都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化解或引导,但从眼下的发展态势来看,短期内并无改变可能。要想改善北京儿科医院的过劳现象,还需从其他方面发力解决问题。说到底,整个卫生系统在儿科医院建设上都有欠账:专业儿科医院的数量远远不足,综合性医院在“以药养医”的指导思想下,热衷于营建利润较高的科室,而对利薄又易引起医患纠纷的儿科兴趣不大。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儿科的卑微地位:“如果将内外科等比作卖彩电冰箱的,那么儿科就是卖针头线脑的”。很多北京以外的病人不是不想在本地求医,而是附近实在没有像样的儿童医院。就北京范围内来说,十年前的儿科资源尚能应对当时的常住人口数量,而现在即使没有大量的外地病人,儿科资源也已远远不够。
  儿童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儿童免于看病之忧是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既然总量不够,就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兴建新的儿童医院。既然某些公立医院已经被逐利思想主导,丧失了公益性的担当,卫生部门就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引导甚至是“逼迫”他们拿出一部分资源为儿童服务。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任由现在“僧多粥少”的现象继续下去,那就是用今日的不作为戕害整个民族的明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一边过度医疗 一边保健不足 2010-12-19
· 境外旅游险:医疗紧急救援不可少 2010-12-10
·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获批 2010-12-09
· 国务院研究部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措施 2010-12-07
· 我国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2010-12-0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