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与境外消费猛增形成反差
2011-01-31   作者:梁达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2010年,拥有惊人消费能力的中国游客成为英国和法国第一大旅游消费群体。中国已随俄罗斯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境外消费国,且是全球境外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相对而言,中国游客的国内旅游同比增速10.6%,逊色许多。现在,春节在即,有迹象表明,中国居民境外旅游将会再次出现“井喷”现象。
  伴随着我国居民境外旅游人数大增,大量高端消费流失在境外,形成了境内消费不足与境外消费猛增的巨大反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并加以应对,创造一个更好的消费氛围,加大力度引导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使高收入居民手中的钱尽量花在国内,为促进国内消费发挥作用,从而缓解国内消费不足,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迈进。

  高收入者喜好境外消费的原因复杂

  应该说,近年来各部门想方设法,出台了众多刺激消费的举措,国内消费环境趋于完善,绝大多数商品的质量、品种、价格与境外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但仍然吸引不了我国高收入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则是深层次的。主要是:
  一是高收入群体扩大,且购买力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现阶段在境外旅游的中国游客中,大部分都是高收入阶层。这部分区民消费能力很强劲,追求世界名牌,追求消费新潮,对奢侈品消费的意识不断提升。
  二是国内同类商品价格高于境外,在境外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据反映,境外许多同样的商品在境外比在境内买还便宜。如一双世界知名品牌的中国制造的旅游鞋,在中国境内正价产品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元人民币,而同样款式的鞋子,在美国的一些大卖场上,折合人民币也就两三百元人民币。这种现象不只在个别商品,而是大部分商品都是如此。如果再考虑境内外的收入差距,这两者之间的价差则更大。
  造成价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中国国内对进口奢侈品实行了高额关税,个别商品还需加征特别消费税,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大大高出周边国家(地区)和欧美市场。加之国内消费税和境外退税的存在,造成了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境内的价格远高于境外价格的离奇现象。据了解,除进口关税外,还有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境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直接导致中国内地大多数奢侈品购买力流向了境外。
  三是国外商品质量可靠放心。产品的正宗和多样化是人们去境外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品牌原产地的信赖促使多数人在境外购买奢侈品时,可以放心买到正宗的世界名牌产品。现在,境内同样商品的正宗性受到不少高端顾客的置疑,由于担心买到的是“水货”,或者其他不正规的商品,因此舍近求远到境外购物已经成为时尚。
  四是境外购物环境比较完善。据了解,目前银联卡可在我国香港和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埃及等国家或地区提现或消费。方便的信用卡消费,大大便利了中国游客。现在,已经形成了境外购物如同在国内一样方便的环境。
  五是炫耀性消费。对高收入群体而言,购物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能力消费。在境外消费得起,是体现自己实力、品味甚至地位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满足虚荣心和显富心态的反映。这种消费心态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务实消费观形成了极大反差。
  六是国内缺少世界级名牌产品。尽管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与欧美相比,仍缺少知名的世界品牌,主要为他人贴牌生产,目前生产的大量商品在境外还是作为“低档货”进入零售终端,难以满足国内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赴境外旅游消费自然是一些高端消费者的选择。
  七是人民币加快升值使境外旅游购物变得更为便宜。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超过20%。人民币加快升值使外出旅游购物成本降低,意味着用同样多的外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

  采取切实措施引导消费者扩大境内消费

  长期以来,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呈结构性疲软;另一方面却是出境的游客成为令世界惊异的采购狂。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努力扩大内需,想方设法吸引境内消费;另一方面是中国的高收入者并不被国内大量的促销举措所吸引,而是将眼光投向了境外。这一反差表明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反思一下我们现有的消费氛围,有助于调整我们的消费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措施。
  但首先应该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境外消费国和境外消费额增长最快的国家,表明中国居民热衷境外消费,说明一部分中国人已越来越富了,其消费能力大大提升,反映了对更高层次生活享受的追求。不过,这一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与启示。
  一、尽快调整消费政策,使之适应新的消费变化。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正处在消费规模扩大、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富裕阶层对高档商品的需求空间迅速放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在拉动外需的同时,兼顾内需,将高收入居民在境外的高消费转化为境内消费,对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会大有益处。因此,应适应新的消费变化形势,尽快调整现有的相关政策。
  二、大力整顿现有的市场秩序。多年来,不少商家借春节等销售旺季,大搞虚假促销。“宰客”现象和“一锤子买卖”现象仍较普遍,把游客堵在门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境外商家都却抓住了中国春节的巨大商机,迎合消费需求,大力进行促销。这种反差不仅影响了一个地方或一些企业的利益,也降低了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这种短视行为、因小失大的做法,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是大力净化当今的消费环境。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净化消费环境的力度,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消费品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假冒伪劣的商品或低质服务仍在一些市场或领域出现,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等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存,使得人们不敢放心大胆消费,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面对每年数千万游客在境外采购的事实,如何采取措施创建一个让中国高端消费人群在国内花钱的良好环境,与其任由他们将钱花在境外,不如引导人们留在国内消费。这将对扩大内需起到很直接的作用。虽然,把高档商品消费留在国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对于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能够鞭策国内企业努力开发出世界级名牌产品。
  首先,作为生产厂家,要考虑如何打造世界高档商品品牌。出口企业要积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低廉价格取胜的形象,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研发设计、品牌质量和综合服务占领导市场,努力创建世界名牌。
  其次,降低有关商品的进口关税。可考虑适当降低化妆品、高档手表等商品的进口税率,增加高档商品进口,将部分境外消费转化为境内购买,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已成为当务之急。经济可持续发展仍需依靠消费的支撑。我们除了关注国内消费外,还要研究富裕起来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使境外消费转变为国内消费。如果我们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能达到或接近境外水平,相信多数消费者购物是不会选择“舍近求远”的。因此,要想方设法把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国内充分释放出来,让国内富人的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内需不足源于财富分配失衡 2011-01-24
· 日企业依靠中国内需赚钱格局日显 2011-01-13
· 宗庆后:拉动内需要重视农村市场 2010-12-29
· 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增强创新力 2010-12-22
· 厉以宁:给农民发产权证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撬杆 2010-12-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