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2011-01-18   作者:夏德仁(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城市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 25.1%。各项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荣获“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活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明确城市定位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是着眼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特点,面向市场需求变化,解决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发展滞后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大连市科学分析这一新形势,明确城市定位,把握产业规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正确把握城市产业定位。城市产业定位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定位。只有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才能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按照国家赋予的进一步提升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要求,大连市提出了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并据此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围绕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构筑由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等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建设由多个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各类物流基地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构建两大金融核心功能区、两大后台服务基地、一个离岸金融中心。依托“三个中心”建设,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培育品牌优势,积极发展会展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构建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行业齐全、中外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发展;突出滨海旅游和都市旅游特色,打造“浪漫之都”品牌,推动旅游业发展。如今,大连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散中心。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连是一个港口城市,发展临港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大连市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对石化工业进行整合,拉长产业链。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搬迁改造,充分利用土地和级差地租形成的资金对工业企业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改组、改造,使400多家传统工业企业实现优化升级、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具有临港特色的造船及海洋工程、重大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一个国家和城市能否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目前,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交付能力在中国排第一位、在世界排第五位;随着英特尔芯片项目的投产和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大连将成为亚洲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居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着力改善民生 统筹城乡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国际经贸摩擦增多。我国已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依靠出口的快速增长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而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大连市主动适应这一新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和着眼点,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主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大连市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深入实施富民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设市民满意的幸福城市。突出抓好就业工作,2010年实现城镇就业1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认真抓好社会保障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6年提高,达到1404 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累计达到196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每年拿出40多亿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扩大内需、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连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按照“多予、不取、放活”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施产业全域布局,每个区(市、县)都规划建设了至少一个特色工业园区;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向县域拓展,轻轨轨道交通延伸到各个区(市、县),构筑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为城乡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平均每年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近30亿元,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各项指标增速普遍快于全市水平,总量已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1.7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进一步提出加快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战略构想,提出在1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域谋划,形成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区域、黄海区域“四大城市组团”,开创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强自主创新 推动绿色发展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科技发展和产业创新正在孕育新突破。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关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大连市认真研究这一新特点,强调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质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靠科技的力量,关键在于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连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抢占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重点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光电子技术及产品研发、新能源等10个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组建风电、半导体照明、新药创制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取得高档数控系统、高品质半导体照明、燃料电池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2006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省级科技奖励228项。“十一五”期间,有755个项目列入国家和辽宁省科技计划。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连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强市”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一是实施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与环境综合治理。先后关闭污染企业260多家,搬迁工业企业230多家,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工业企业开发性搬迁改造基本完成。二是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花园口经济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引进了一大批新材料项目。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型建筑,累计建成节能建筑4200万平方米。三是大力实施“碧海蓝天”工程、绿化美化工程。提高新建项目的绿色准入标准,实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 2011-01-17
· 北京治堵涨停车费需避免城市公共空间被有钱人垄断 2011-01-17
· 2010年12月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 2011-01-17
· 201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 2011-01-17
· 房产税全国版五年定型 试点城市将扩容 2011-01-1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易宪容:央行挥动稳健货币政策大棒·[思想]陈晓彬:“民企参军”将实现强军富民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