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通胀成因 调控方可有的放矢
——理性看通胀之一
2011-01-05   作者: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赵 晶

  什么是通胀?教科书上说,通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但转换到中国经济,讨论通胀的成因就不能光看教科书了。2010年以来连续高涨的CPI让媒体和专家频频发出抑制高通胀的呼声。且不论CPI到底是不是唯一体现通胀与否的指标,单是目前中国出现的通胀表象背后复杂的成因,就值得多加研究。
  首先,货币超发是引发通胀的主要成因之一。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坦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货币超发和一些其他渠道资金共同形成充裕的“流动性”,而楼市调控导致囤兵楼市的资金“流窜”,股市低迷使其流动资金“蓄水池”的功能减弱;再考虑到气候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上涨等因素,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成为流动性充裕的表象,通胀预期大增。
  其次,货币超发背后的外汇储备才是问题关键。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强调“出口创汇”,使得外汇储备一直处在高位,到2010年10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4635亿美元,成为绝对的世界第一。
  考虑到我国长期坚持的“有汇必买”外汇管理政策,外汇储备在1994年结售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按照对美元平均汇率7:1粗略计算,人民银行为此投放人民币应该在18万亿元以上。这部分货币投放后,基本上都转化为银行存款;银行可以据此发放贷款,在货币乘数效应作用下,又可产生新的货币投放,即使按增加1倍计算,国家外汇储备引发的人民币投放就可能超过36万亿元。光靠央行公开市场的票据对冲,远远抵不上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货币投放。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高通胀预期在所难免。
  最后,我们也必须看到,一定程度的通胀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6.6%,同发达国家77%的城市化率相比,存在30%的差距。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将有数亿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未来城镇人口在就业和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以及对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无疑成为投资长期高位运行的一个必然原因。由此来看,一定程度上的投资需求带来的通胀预期,也是城镇化进程的一部分。
  通胀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厘清通胀及通胀预期的成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控,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命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渣打银行:中国将与通胀作战 2011-01-04
· 我用小智慧对抗大通胀 2011-01-04
· 需求增速放缓 通胀压力渐轻 2011-01-04
· 台湾当局再次加息预防通胀 2010-12-31
·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 2010-12-3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