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大跃进”不能只算经济账
2011-01-04   作者:江德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世界上拥有地铁的城市,一般都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地面交通拥堵。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适合兴建地铁的城市并不多,而且应以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事实是,许多中型城市也加入了追逐“地铁经济”的时髦中,忽视了地铁运营背后的难题。
  地铁造价非常高昂,并非公共交通建设的最佳选择。由于其后期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太高,也令投资回收期限遥不可及。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处于亏损状态,目前仅有香港和日本的地铁公司盈利。其中,香港是依靠沿线土地资源的升值来获利,开创了一条“地铁+房地产”的运营模式;日本东京的地铁,则是采取政府投资兴建与企业运营管理分开,通过高度竞争和高效管理,以低票价吸引大量固定乘客而盈利。
  而在我国,根据前几年的数据,只有上海地铁1号线在开通9年后实现了真正的盈利,其他城市的线路营收虽各有差异,但如果算上还本利息和折旧费,则都处于亏损状态(《南方周末》2007年10月18日)。目前各地都盯住了“香港模式”,这个思路看似可行,却没有考虑到城市实际状况的差异。香港人多地窄,市民收入高,地铁票价为亚洲之最,客流量均衡稳定,这些是香港地铁成功的因素。而内地能具备这些因素的城市非常之少。
  从当前实情来看,高票价势必导致客源少,只能走低票价路线,即将盈利希望寄托在非票价收入上,也就是以土地升值的收入为主。从“土地财政”的角度来看,“地铁经济”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兴建地铁可以提升沿线土地价值,进而通过拍卖土地来获利。但这种短期、快速牟利的思维,遮蔽了长期营运的亏损,还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地铁大跃进”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做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综合考量。除少数大城市需要地铁完善交通网络外,其他国内城市尽可以采取优先发展地面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合理规划调整生活圈与工作圈等方式,从而降低市民出行的时间成本。对于部分地质结构复杂的城市,更要掂量得失。比如“泉城”济南,一旦兴建地铁,极有可能会截断泉脉,“泉城”美名可能不复存在。
  因此,发展“地铁经济”,必须权衡利弊,鼓励广大市民充分参与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迷失在“地铁经济”的幻象之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北京5条地铁线路正式开通试运营 2010-12-30
· 深圳地铁调价选最贵方案 2010-12-28
· 公益地铁票价理应公益优先 2010-12-28
· 北京地铁新城五线通车在即双路电源确保可靠供电 2010-12-22
· 地铁助推北京新南城崛起 2010-12-1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