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会过分紧缩
2010-12-07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叶 檀

  中国宣告经济危机状态正式终结。
  中共中央政治局3日召开会议指出,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从今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退出2008年底以来的刺激政策与危机管理状态,转而走向常态管理。
  2010年年底重提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指过热的经济与过高的物价。2010年底与2011年一季度通胀压力极大,预计2010年全年CPI将超过3%,物价在行政控制下维持危险平衡,经济在高位运转,通胀压力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由于PMI维持高位运转,适度的紧缩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2011年的政策不会过分紧缩。明年实行宽财政与紧货币配合,宽财政意味着信贷的增加,无法彻底紧货币。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政府考虑今后5年投资1.5万亿美元,用于提振高科技行业。如果此消息属实,说明“十二五”期间由财政拉动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在此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总体上将偏向于宽松的一面。
  从历史经验看,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并不意味着紧缩,而意味着不断调整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处理经济危机的常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8年与2010的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2008年从年初的从紧转变到年末的宽松,而2010年从年初的适度宽松到年中转变为稳健,到2010年年中以后货币已经收紧,银行间拆借利率与民间拆借利率越来越高。
  必须注意的是,明年强调“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会铁板一块,会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进行调整。明年全年不可能实行一以贯之的紧缩货币政策,而是由央行以存款准备金率与央票随时调控货币总量,根据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随时调整。
  我国长期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同的年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含义并不相同。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9到2006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
  到2003年,我国外汇占款日益增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越来越多。2003年之后,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2003年以后依然是中国货币发放不断增长的年份。
  在200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余额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年累计投放现金2468亿元,同比多投放879亿元。2004年截然不同,当年12月末,M2余额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M1和M2的增长都远远低于年初制定的17%的增长目标。流通中现金余额(M0)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722亿元,同比少投放746亿元;2005年,M2同比增幅高达17.57%,M1为11.78%。
  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的指标大不相同,通常而言,“稳健”意味着全年信贷量控制在14%左右,M2发行量控制在15%到17%左右,M1发行量控制在11%到14%左右,GDP在8%到10%之间,其间腾挪的空间非常大。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出现负利率,过去10年,中国的短期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曾出现过3次:2003年11月~2005年3月,持续15个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持续21个月;2010年2月至今,已持续8个月。
  全球水漫金山的货币环境不利于中国调控,美国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原材料价格上升构成巨大压力。
  明年的稳健政策是趋向于宽松,还是紧缩,取决于当年的经济数据。不断的政策调整将是常态,我们必须适应不断调整的政策,与不断震荡的市场。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上半年紧缩抑通胀,下半年略有宽松保增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断粮,未必能逼央企退地 2010-12-07
· 房地产调控失利 三次调控势不可免 2010-12-03
· 叶檀:中国会不会输掉货币战争 2010-11-25
· 稳定物价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2010-11-22
· “平价计算GDP” 的奥妙 2010-11-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郑风田:新圈地运动不宜轻易否定·[思想]房地产调控必须明确政策预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