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别成“低水平起哄”
2010-12-02   作者:王景曙(江苏,记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从对“低碳”闻所未闻到一知半解,从畏手畏脚、吃不准它的政绩意义,到轧准“瞄头”、哄然而上,这个过程也就短短年把时间。貌似一夜之间,我们的城市全都迎来了“低碳”的早晨。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时势所在。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也无可厚非,起码体现责任至上的从政情怀与合乎大局的价值取向。但是,口号毕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有板有眼、合乎章法的具体行动。而现实之中,一些地方政府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无利不起早。如同赶集一样,一些地方火急火燎地亮出“低碳城市”招牌,显然并不是空洞的诗兴大发。概念兜售的迫切背后,更像是应时应景、踩在拍子上的一场政绩造势,甚至还有更复杂的企图。与几年前近200座城市打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旗号一样,眼下百城争贴“低碳牌”,搞不好又是一场“低水平集体起哄”。
  “低碳”涵义深刻。什么样的城市才算“低碳城市”?尚没有标准说法。打造一座“低碳城市”究竟需要多久时间,谁也不知道,但肯定要比幻觉中的唾手可得漫长,而不是靠拆东墙补西墙“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甚至喊喊就能实现的。只有方向正确,围绕“调结构、促升级”,低调苦干,做些高质量的基础工作,才是利民利城、利区域、利全局的长久之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重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打造低碳城市 2010-10-13
· 史立山:建设低碳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 2009-12-21
· 中国打造“低碳城市” 2009-10-12
·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防大跃进现象 2009-09-07
·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 2009-08-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敬东:中国管理稀土资源不违反WTO规则·[思想]财经洞察:透视爱尔兰危机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