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危机 皇帝不急太监急
2010-11-30   作者:于海洋(青年学者,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任教)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突然爆发,使“凯尔特猛虎”成为11月中下旬欧洲经济最大的阴霾。尽管手握7500亿欧元储备的欧元区财政稳定机制几乎肯定会介入这场危机,而且该机制也绝对有能力化解这场危机,但是欧盟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在一个已成惊弓之鸟的金融市场中,任何波动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集体性的疯狂之举。为了给市场一个良好的信号,11月19日欧盟、欧洲央行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与爱尔兰政府协商之后,比爱尔兰还急切地向外界宣布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出台援助计划。相映成趣的是,按理说该急得火上头的爱尔兰政府反倒一再否认向欧盟求援,即使在11月19日会谈后也仅仅轻描淡写地宣布,金融援助计划是“积极的”而已。

  被房地产泡沫击垮了?

  为什么该急的看起来不那么急,不该那么急的却急得不得了?追本溯源,从10月中旬开始露出苗头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其实有些“殃及池鱼”的意思。爱尔兰经济出现了问题,这是事实,但这种问题变成了危机,却又与爱尔兰自身的问题没太大关系了。
  爱尔兰债务危机其实是一场由银行债务危机引发的财政危机。爱尔兰政府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与希腊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由长期透支性财政政策引起的。与大手大脚花钱的欧洲伙伴们相比,保守的爱尔兰人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2008年爱尔兰经济增长才进入低速期),但历届政府对政府赤字规模的控制都相当重视。2007年时的爱尔兰,财政赤字仅49亿欧元,约占GDP的2.9%。与彼时开支无度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爱尔兰在财政赤字规模上的谨慎态度是很明显的。
  经济持续增长,财政赤字绝不逾矩,债务危机爆发前的爱尔兰政府的成功还不止于此。这个仅450余万人口的小国去年年人均GDP 4万美元左右,10年来吸引外资达2100亿欧元,社会福利开支比例超过了英国和法国,2007年福利指数为世界第11位。无论从哪个数据看,爱尔兰都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发达国家典范。但这一切成功,现在都被受房地产泡沫沉重打击的金融业抹杀了。
  当年绝对属于小国寡民之列的爱尔兰,为了吸引外资(主要是欧元区的外资)进入,定了一个争议极大的低商业税政策。结果欧元涌入规模太大,国内的房价也一同实现了腾飞。从1995年到2007年期间,爱尔兰的新房价格增长3.5倍,二手房价格增长3倍。由于对国家招商引资的能力太过相信,爱尔兰的建筑商们拼命给前来投资或即将前来投资的外国商人建房子,银行也自信满满地贷款给建筑商。
  2009年全球经济严冬一旦来临,这个房产内需极为有限的小国自然房贷巨亏,建筑业和银行业同时面临崩盘的危险。虽然由于复杂的借贷融资关系,爱尔兰银行系统的债务规模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数字。但是保守估计,爱尔兰2009年GDP的1/5彻底蒸发。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保持资金流动的安全和顺畅,是爱尔兰经济模式得以存在的前提。因此爱尔兰政府除了出手拯救银行系统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
  迫不得已,爱尔兰政府才任凭赤字规模占GDP的比例由2007年的2.9%暴涨至今年的32%,注资500亿欧元救助其五大银行;这也同时使爱尔兰的公共债务规模达到了GDP的100%。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凯尔特猛虎”的主权债务规模虽然陡增,但是其经济状况本身是良好的。由于多年的精打细算再加上稳定的社会结构,把爱尔兰的债务问题与希腊甚至西班牙相提并论本身就带有某种恶意。
  首先,尽管占爱尔兰GDP的比重已达10%的房地产业受到巨大打击,但是爱尔兰跨国企业之都的地位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威胁,因此房地产业的复苏潜力还在,爱尔兰五大银行借助商业流通复苏的前景也还算光明。
  其次,爱尔兰虽然债务规模激增,但爱尔兰政府手中现金充裕、且债务结构合理,因此爱尔兰不会出现现金迅速断流的风险。如果不是现在欧盟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紧张兮兮弄得投资者望而却步的话,爱尔兰政府其实有信心在明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的情况下重组债务摆脱危机。
  最后,爱尔兰是一个高福利和高稳定的社会,既没有其他国家民族问题和激进主义思潮的困扰,也没有臃肿的官僚体系和糟糕的政府信誉。这样一个基本面良好的经济体,只要融资环境没有出现大规模恐慌情绪,是不至于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欧盟“过度关注”是阴谋?

  当然,爱尔兰主权债务问题变成危机,爱尔兰政府也不是没有责任。放任房地产泡沫滋生而没有加以调整,用纳税人的钱弥补投资者的失误,这两项失误都与今天的困境关联甚大。
  但放眼全球经济大国,这两项失误又有几人不曾犯过?爱尔兰政府在10月以来频频放言不需要外部援助,其实不是很多人批评的“要面子不要里子”。而是这个管理业绩不错的政府认定,在一个正常的金融市场内,它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借新偿旧的方式慢慢消化危机。
  可惜形势逼人。11月11日,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9%,创下自欧元1999年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比欧元区信用等级最高的德国国债收益率高出近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爱尔兰政府要再想从投资者手中融资缓颊,要付出的成本可就是天价了。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评级机构的唱衰,再加上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加剧,总要有个源头吧。爱尔兰背靠的大树——欧盟,正是爱尔兰陷入尴尬境地的根本原因。
  爱尔兰的资金本就充裕,再加上经济基本面好、经济体规模小等特点,拥资7500亿的欧元区财政稳定机制,其实可以不动声色就能帮助爱尔兰降低市场怀疑情绪,而不必还像年中希腊危机时那样大肆声张。但是欧盟在面对爱尔兰问题时不但没有“镇之以静”,反倒在欧盟首脑会议、G20峰会等多个场合大表关注,把金融市场搅得山雨欲来、人心惶惶。欧盟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11月18日更是发表了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欧盟“生存危机”这样的严重言论。
  爱尔兰政府面对的融资环境自然愈加苛刻。对欧盟态度颇感费解的爱尔兰,国内甚至兴起了一种阴谋论,认为欧洲这样的做张做智,其实是英法德等国故意恶化爱尔兰处境,逼爱尔兰接受提高企业税——毕竟爱尔兰12.5%的税率比起的英国28%、法国的33%和德国30%来太过“抢戏”,早已引起这些国家不正当竞争的指责。
  就目前欧盟、欧洲央行和爱尔兰谈判的态度来看,这种想法欧盟倒未必没有,可也不能说是最主要的目的。综合考察欧洲的整体经济态势,欧盟对爱尔兰的“过度关注”其实更像一个病人面对恶化可能时的应激反应。
  经过2009年经济危机、今年经济的缓慢恢复,还有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欧盟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问题,也知道自己现在最薄弱之处在哪。福利国家制度和欧盟体制固然长期获得世界赞誉,但欧洲各国付出的代价就是政府机构臃肿不堪、职能过多且赤字庞大。欧盟各国政府长期做着很多自己做不好也不该做的事,全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浪费与低效率,整个欧洲陷入收不抵支、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当中。
  爱尔兰的赤字问题也许不严重,但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赤字问题都很严重。虽说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欧洲也普遍采取了财政紧缩、降低政府开支等政策,可几十年累计的毛病岂是短时间可以化解的?
  现在,如果爱尔兰在金融市场上频繁融资,就会挤占债务重组压力更大的西班牙、葡萄牙的融资空间,如果爱尔兰融不到资、市场悲观情绪过于严重,又可能牵累西班牙这样的大经济体也爆发债务危机。意识到爱尔兰危机波及效应的欧洲自然不敢怠慢,因为西班牙那种债务规模的经济体一旦需要金融救助,欧元稳定机制可就真回天乏力了。
  所以,爱尔兰也许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欧盟肯定是个问题。这个庞大的经济政治集团还没有真正复苏,经济危机时代暴露出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生产性不足而消费性过强,欧盟要解决这种“贫血”症状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今天的欧洲,除了依靠金融市场给各国输血,其实没有足够的财力面对全面性的债务危机。因此,立于危墙之下的爱尔兰,必须充当一个体现欧盟防止债务危机扩散强硬态度的靶子。欧洲要向金融炒家、华尔街金融大鳄还有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悲观失望的一切力量,表明欧盟的昂扬斗志。至于爱尔兰的感受,自然没法太多顾及。
  目前看来,爱尔兰和欧盟、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金融援助方案应该没有什么疑议。不管具体金额是400亿欧元还是1000亿欧元,只要金融市场恢复正常,爱尔兰都将从危机阴影中迅速恢复。在一场爱尔兰可能本不愿卷进来的“决心秀”中,欧盟才是世界关注的重心,如果处理得当也自然会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今天的欧盟已经没有了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时的手忙脚乱,已建成的欧元稳定机制目前看也经受住了考验。但欧盟期望获得的还不止这些。
  为了彻底根除欧盟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协调的痼疾,为了使欧盟体制改革成功地趟过深水区,这种巨大的风险型动力其实来得恰逢其时。欧盟的政治领导人现在可以自由地探讨成员国内部税率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强制性协调和财政纪律强化等敏感话题,哪怕一年前,这还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危机弥漫着这个时代,而欧洲抓住了时代的契机,这可能就是爱尔兰危机带来的一点乐观预期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爱尔兰危机也是房地产危机 2010-11-30
· 英国救助爱尔兰的“精明”之处 2010-11-26
· 爱尔兰有点冤 2010-11-24
· 为何爱尔兰有难却冷对欧盟热脸 2010-11-19
· “强救”爱尔兰凸显欧盟两难困境 2010-11-1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