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改革停滞才是通货膨胀成因
2010-11-23   作者:邹卫国(《经济观察报》评论员)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现在,对未来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的担忧气氛浓郁,货币供应成为诟病的中心。批评者称,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约43万亿元,这是造成这一轮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根本原因。
  但自今年6月份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持续低于20%,这是最近两年以来最低的水平。这样的问题令人迷惑:当下的货币供应量相对而言并不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为何突然之间价格水平出现了飙升,并出现了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
  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可以发现一些令人关注的趋势。概括起来就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部分的比重不断提高,拉动了社会的货币需求,从而平抑了超额货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的货币投放水平相对于经济增长水平并未出现剧烈变化的情况下,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急剧上升,可能表明中国经济在货币化或者金融化进程方面遇到了问题。
  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相对停滞,导致计划领域的资源投入到市场领域的步伐放慢,从而消化不了富余的资金,构成了当下通胀预期高涨的深层次背景。
  根本上,因为中国的汇率体制和经济结构,每年的净出口都换成了货币在国内市场游走,这造成中国每年都有额外货币寻求在国内消化的机会,为防止物价上涨,这要求中国必须不断提供新的资源以消解这一压力。
  这一方面形成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动力。事实上,中国不乏平抑通胀的资源。比如中国至今仍存在着大量未市场化的地权和林权等,这些资源的规模以十万亿计,这些资源投放会造就更大规模的市场。一旦政策放宽,可以轻易消化万亿货币。
  所以,我们丝毫不担心中国的通胀会失控,唯一的风险在于,这些资源能否及时地投放到市场里。
  在中国当下的经济结构下,通货膨胀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衡量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尺。如果预期中的高通胀来了,一定是市场改革停滞的结果。
  (摘编自11月22日经济观察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反通胀总动员治标更需治本 2010-11-23
· 加薪控通胀最有效 2010-11-23
· [关注]网民:再调准备金率显示控通胀决心 2010-11-23
· 防通胀需有效疏导民间投资 2010-11-23
· 防通胀需有效疏导民间投资 2010-11-2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