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督导地方廉租房建设应更给力
2010-11-18   作者:杨红旭(房产研究人士)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17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将廉租住房领域的诸多问题、矛盾、污点公之于众。这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由官方积极而为的比较详细的“内幕披露”。别的暂且不管,此行为本身就值得褒扬。
  此事之所以很有意义,主要是住房保障在政府施政体系中占重要位置,而廉租住房又是住房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产品,满足的是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基本住房需要。若廉租住房制度满身是病,又何谈整个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1999年国家就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然而直到2006年,仍有很多城市根本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其后,在中央的重视和督导下,各地廉租住房工作方才渐有起色。按国家规划目标,至2011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之后,我国廉租住房发展的增速将会有所减弱,假如按2012-2015年均数量减半计算,则至2015年末,全国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户数占全部城镇家庭户数的6.6%左右。
  近两年廉租住房的发展指标一再调高,反映了中央完善这项保障制度的急迫心态,这于改善民生,功莫大焉。追求发展速度固然重要,提高发展质量也宜当紧。这份审计报告,相对客观地曝光了当前廉租住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重视并及时纠偏。这里主要有两点。
  第一,很多城市不愿依规从土地出让金中抠钱出来。发展廉租住房的最大制约是资金,经济适用住房可以通过销售收回投资,而廉租住房纯属花钱之事。为了增加资金来源,2007年国家出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中首次明确: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这些年来,通过卖地,地方政府获得了巨大利益,从土地净收益中划出一块专项用于发展廉租住房,合情合理。然而,审计后发现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要求,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至于原因,审计署认为: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土地出让净收益基数较大,不必全提就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廉租住房保障需求;一些城市对土地出让净收益尚未做出准确核算,致使未提或少提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我们认为:除了上述两条外,还反映出部分城市不愿将足额的土地净收入装入廉租房专项资金的“袋子”中,因为一旦装进去,想要拿出来把钱花在别处,就没那么方便了。要说廉租住房不差钱,除了对极个别的东部财政富裕城市外,那是地方政府的一种托辞,当前全国各地廉租住房的受益面都是偏小的,完全有空间进一步扩大保障面。
  第二,存在违规享受廉租政策的现象。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或分配廉租住房;被抽查的22个城市中,有1.32万户受益家庭将租赁补贴用于家庭其他消费;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现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不符合条件住户退出难的现象。与权贵群体抢占、偷食经济适用住房的现象相比,混进廉租住房阵营的非法者数量并不多,但影响相当坏。廉租住房是帮助最困难家庭的,那些生活条件好些的家庭不应贪占这种小便宜。
  比“小偷”更常见的是,有些受益家庭没有依规将租赁补贴用于改善居住条件,而是转用于其他消费,甚至被吃低保的懒汉懒婆们用于喝酒、赌博的也很多。保障资金没被用在“刀刃”上,政府必须调整运行机制,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比如,海口和深圳的部分城区已采取提供房屋租赁协议才能给予补贴的措施,上海部分城区不把租赁补贴交给租户,而是作为房租直接交给房东,且政府只选择那些守法房东进行长期合作。实际上,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让保障对象摸不到钱,也就难以乱花钱了。至于租金和物业费难收,有效办法是通过单位,直接从租户工资中扣除;退出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合理价格让业主购房是可资考虑的办法之一。
  如果审计署查查经济适用住房,一定会发现更多的违规行为。而相对简单的廉租住房尚且存在这么多不足之处,可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绝非一时之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如果连廉租住房都难以有效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棚改房、限价房更难奢望做到位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截留廉租房保障金辩解理由太牵强 2010-11-18
· 京沪22城少提廉租房保障金超百亿 2010-11-18
· 京沪等22个城市未按规定提取廉租房保障金 2010-11-18
· 审计署:1.5亿廉租房保障金被挪用 2010-11-17
· 廉租房不应该被“抛弃” 2010-11-0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