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没理由为气荒买单
2010-11-16   作者:刘涛(宏观经济分析师)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在连续两年出现“气荒”后,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暗示,我国天然气脆弱的供应状况今冬依然“不容乐观”;中石油更是言之凿凿地宣称:“今年年底我国局部地区肯定还要气荒,基本无法避免。”而此前,北京、沈阳、合肥、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已举行了天然气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为天然气涨价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国内资源和能源领域(如成品油、电力等)相继推行了定价机制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改变过去严重扭曲的计划定价体系,通过价格杠杆,让资源和能源实现更合理的利用。应当说,这有一定道理。即便是经济学的门外汉,也都明白价格上涨有助于增加供应和减少不必要消费;若是价格严重低估,则有可能鼓励浪费。
  一个明显的例子发生在山东。2006年,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唯一不缺电的省份,不仅自给有余,还可支援周边省份;但2008年该省却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以致不得不向华东电网求救。短短两年间,山东从火电大省变身为电力“赤字”省,除本省煤炭产量锐减因素外,与低电价刺激下的过度消耗也不无关系——据媒体报道,由于电价过于便宜,一些普通农村家庭每月用电竟也高达几百度。
  而这一轮的天然气短缺,并无直接证据表明,是居民消费者的肆意浪费所致。就连中石油自己也承认,“气荒”的首要原因是“地下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调峰需要”。我国已规划的天然气地下储备库,大部分据称仍在“建设中”,形成实际储备能力的,仅有华北和大港两个地下储备库群,难以承担全国范围内的调峰重任。而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是由发改委能源局推动,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具体实施的。也就是说,拖了地下储气库建设“后腿”的,不是你、我这样的居民消费者,而是天然气生产企业和能源主管部门。
  “气荒”出现的第二个原因,是能源主管部门的计划惯性思维和对天然气前景过于乐观的预期。不错,天然气是21世纪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能源结构的比重也确实偏低。但其推广也应稳步推进,不宜好大喜功。目前,民用天然气在我国二三线城市迅速推广;而工业用气更是呈现出无序发展现状,特别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纷纷上马,并造成我国化肥产能明显过剩。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化肥总产能过剩已达1500万吨,但许多企业仍在拼命扩产。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天然气供求矛盾紧张是一个事实,连居民用气都无法保障,发改委却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大规模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的宏伟目标。
  而据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每年进口的天然气将超过1200亿立方米,到2015年(一说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将达到50%。其直接后果就是,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将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国际市场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而这一块是国内计划指令所无法控制的。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天然气行业缺乏竞争机制。在美国,天然气上游生产企业多达6800多家,其中年产30亿立方米以上的生产商有30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天然气上游生产商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企业,其中仅中石油一家就垄断了我国天然气市场83%的份额!当然,垄断带来的回报也是极为可观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久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业绩均大幅上扬,天然气业务的表现更是耀眼。这不得不令人质疑,这些企业是否有足够动机去积极解决“气荒”,让天然气价格降下来。
  显然,老百姓没有理由为所谓的“天然气荒”买单;而天然气垄断企业和能源主管部门才应为其懈怠和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策负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油荒"能治 "气荒"何以成顽疾 2010-02-11
· 备战“气荒” 中石油亏本进口LNG 2010-01-05
· “气荒”催逼煤层气产业“加油” 2009-12-21
· 天然气荒背后是市场机制的缺失 2009-11-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