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增长越多越好?
2010-11-15   作者:谭浩俊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据财政部网站11月11日提供的消息,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15.38亿元,增长1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132.31亿元,增长8.6%;地方本级收入3728亿元,增长22.6%。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已毫无悬念,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达到GDP的两倍也没有悬念。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我们应当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感到高兴。但从财政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看,它并非完全是依据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然增长,对此我们还应保持理性。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除2009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之外,其他年份都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将此理解为经济提供的税源比较充足,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财政收入仍然以高于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能就不大好理解了。
  按照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如果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长,那么就会产生三种可能:一是挤压居民收入,二是挤压企业积累,三是对两者形成共同挤压。
  实际情况是,1993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左右,但到了2009年,这一比重已提高到了32.2%,提高整整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则由2003年的49%下降到2009年的39.%,也下降了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些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挤压了一些劳动者的报酬。
  眼下,我们正面临通胀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使原本就很脆弱的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10月份居民储蓄下降7000亿元,也不乏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挤压了企业的积累,影响了企业提高职工收入的能力,又使职工收入的增长更加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并非全是益处。
  从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效果以及中国经济的现状来看,投资拉动已不能作为提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手段,在未来的几年内,消费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最主要的力量。而要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善和优化目前的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控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让财政收入增长回归理性。同时,要提高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共性、使用的公众性,使财政收入在分配和使用中能够更好地修补各种社会短板、偿还各种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上的欠账,通过提高收入二次、三次分配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造节冲动凸显公共财政约束缺位 2010-11-12
· 1至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21.5% 2010-11-12
· 别让“热钱”打劫中国财政 2010-11-11
· [博客]别让“热钱”打劫中国财政 2010-11-11
· 财政部:个税最终采取何种方案仍需论证 2010-11-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