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企业欲收购米高梅说起
2010-11-09   作者:丁寅(武汉媒体人)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以“咆哮的狮子”为标志的影视帝国——米高梅日前宣告破产保护,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将转化成新公司95%的股份。据报道,中国投资人有意入股米高梅破产重整之后组成的新公司,但具体是哪家公司目前还不得而知。
  每有国外知名品牌破产,总能传出中国企业出手收购的消息,总是名气不太响却有钱的中国企业,收购名气响当当却口袋没钱的外国企业。
  从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到四川腾中欲收购悍马,到吉利收购沃尔沃,再到这次的米高梅,被收购的国外名企,都是靠近百年努力,打造出一系列相当有口碑的产品,从而获得享誉全球的名气。譬如米高梅,80多年的老电影公司,出品了《乱世佳人》、《猫和老鼠》、《007》系列等知名影片,更是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却因为接班团队的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而出手的中国企业,都不过十几年历史,国内的知名度多靠轮番的广告冲击,有的甚至因为收购才被人所熟知。给人感觉就是,这些中国企业经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迫切需要转型、提档次,而最好的捷径就是收购知名企业。虽然这需要不小的费用,但谁让咱有钱呢;虽然对方现在处于亏损状态,但它的品牌价值、研发能力和市场渠道都存在,这些东西是需要多少年积累才能完成的,而现在只要付钱就都能得到。
  我并非不赞同收购,尤其是这收购明显还能让中国企业获得好处,而且,对任何企业发展来说,收购都是一条正常的道路。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企业在收购中秉持的心态和做大企业的思路。如果企业追求的仅仅是面子上的光鲜,仅仅一劳永逸,而放弃对产品核心技术的追求和研发,那企业收购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时利润,甚至可能是付出更多。所以,要想从海外收购中得到企业想要的东西,中国企业恰恰要放弃这些收购中自己最看重的东西,而将目光从对方身上收回,转而关注自身,是否有开百年老店的气魄,是否有做大民族企业的胸怀。
  近年来的海外收购,中国企业从中得到的教训其实远远大于收益。2003年,TCL收购汤姆逊,几乎没有动用现金,但汤姆逊保留了电视机业务1/3的股份,汤姆逊电视机中最值钱的元件显像管的生产,还被排除在交易之外。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支付17.5亿美元,还让IBM获得高达19%的联想股份。
  从商务部提供的数据看,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热潮仍然不减。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为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厚的利润,中国的许多低成本制造商都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企业均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相比那些海外资本老手来说,初涉资本收购的中国企业,因为心态和目的的不成熟,反倒成了被人利用的对象,最终结果常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中了人家的“金蝉脱壳”之计。
  真要收购,就需要冷静分析原因和得失,把对方的精髓给抓住和吸收过来,如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运作模式等等,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品牌的知名度。这也给我们的企业提了个醒,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创造响亮的民族品牌,这其实远比如何通过海外收购获得的知名度,更值得我们的企业家深思和追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影表态不参与购买米高梅 2010-11-08
· 米高梅破产:"狮吼"能否再次响彻寰宇? 2010-11-08
· 美国米高梅公司宣布破产 2010-11-05
· 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宣布破产 2010-11-04
· 米高梅与迪拜世界联手 85亿美元豪赌娱乐业 2009-12-0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谁是“柴油荒”的祸首?·[思想]陈晓彬:货币战未必真打起来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