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货币主要源于“被动超发”
2010-11-03   作者:王莹(上海 学者)  来源:新京报
 
【字体:
  随着通胀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于央行滥发货币的指责也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周刊》发文称,“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事实上,这种算法并不合理。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两者并不具备可以加减的基础。通俗地说,用M2减GDP,就如同拿存款减年收入一样,难得出什么有效的判断。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广义货币增长速度的确惊人。以9月份M2来计算,在过去十年中,M2的累计增幅达到405%,同时,截至今年9月份,M2存量已超过2009年GDP总量的2倍。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的广义货币仍有望等于年度GDP的2倍左右。
  需要厘清的是,尽管M2的超量增长意味着社会中存在过量的货币,是引发通胀的最根本原因,但这些过量的货币并非由央行一家“印刷”出来的。
  外汇占款巨大才是众所周知的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6万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加了24827亿美元,按7∶1的加权平均汇率计算,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M2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从年度新增的角度看,外汇占款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2004年至2008年,在此期间,外汇占新增M2的一半左右。正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所总结的:中国的超发货币主要是应对外贸顺差的“被动超发”。
  另外,信贷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在不断推高M2增速。2009年为了刺激经济,投放了近10万亿的贷款,再加上信贷派生出的存款、企业盈利上升所新增的存款,政府财政收入及土地拍卖收入等,也导致新增存款的上升,从而表现为M2规模的迅速扩张。有研究机构测算,假设2009年M2增速降为当年计划的17%(实际增速为32.35%),则近十年来M2的实际累计增幅,相当于GDP与价格累计增幅的120%,还谈不上货币泛滥。
  值得警惕的是,未来M2仍然具有继续膨胀的动力。如果按一贯目标每年17%的增长率来测算,十年后中国M2总规模将达到340万亿元;若以15%的增长率计算,也将达到282万亿元。而考虑到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将出现放缓,这或将进一步拉大货币规模与GDP之间的差距。
  尽管货币供应超标并非央行一己之责,但若不及时治理,难免后患无穷。周其仁给出的对策是:应对超发货币,应当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如增加供不应求的优质的教育与医疗服务的供给),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这两个对策都有可取之处,而最糟糕的组合则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失当的财政 失控的货币 2010-11-03
· [博客]中国式通胀的货币逻辑 2010-11-02
· 议息会议影响美元指数 货币政策决定商品走势 2010-10-29
· 不打“货币战争”的承诺管用吗 2010-10-2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