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
2010-11-01   作者:马光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
 
  马光远

  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一周年。当我们总结创业板一年来的成败得失的时候,除了那些从无到有的数字,除了一年造就的489位亿万富翁,除了68倍的高市盈率和近600亿超募的资金,我们还必须回归创业板的基本功能和历史使命。
  应该承认,创业板一年来的确解决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的确燃起了创业链条上的诸多参与主体的热情,这些无疑为未来创业板的进一步扩容积蓄了力量。但与此同时,随着130多家创业板“高超募、高市盈率、高股价”等的表现,创业板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成为了很多人眼中鼓励偷懒的“创富板”。
  首先是严重的超募和一夜的暴富使得创业板偏离了“创业”的主题。创业板开板一年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陷入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悖论: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依然匮乏,另一方面,已经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却存在严重的资金超募现象。
  与这种严重的资金浪费相对应,创业板企业并没有为投资者拿出一份与其高成长性一致的业绩。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高达68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0.15倍和深市主板的31.72倍。如此高的市盈率,却没有相应的业绩予以支撑。从今年中报给出的数据看,创业板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只有30.49亿元,同比增长24.42%;而同期的中小板公司平均增幅达到43.63%;主板公司上半年同比平均增幅也达到了41.07%。一个以高成长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公司,业绩增长远低于主板,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而高市盈率下28位持有公司股票的高管的辞职,更让创业板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毫不讳言,创业板的确正在远离其创业的本能。
  当然,创业板之所以成了暴富的舞台而非创业的阵地,根子仍然在畸形的发行制度。记得创业板开板之际,笔者一再呼吁,在创业板的发行、信息披露、监管和退市等一系列制度上,一定要牢记主板制度的残缺。一定要尽可能的多上一些企业,应该在一年时间内,让创业板的企业达到1000家,其中退市的企业最少应该有10%,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把市盈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投机过度烧毁了创业板。并且尽可能避免宝贵的资金超募浪费,对于创业板的企业而言,每家企业募集2亿左右的资金,就足以支撑其创业的要求,多募集就是资金的浪费。但在畸形的发行制度下,创业板1年上市的企业只有130多家,超募资金高达70%,等于给了很多创业板企业不劳而获的良机,这些超募的资金在没有用途的情况下,要么存在银行,要么炒作房地产,实属浪费和罪恶,是和创业板的“创业”功能背道而驰的。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说,创业板才一周年,还是一个婴儿,需要呵护,但恐怕这些都不足以去解释目前创业板出现的这些严重的问题。对于管理层来讲,需要面对的,就是对制度进行刮骨疗毒的修正,如何迅速降低市盈率,如何下决心改革畸形的发行制度,如何下决心推行退市制度,如何让创业板不再成为暴富的舞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尚福林:创业板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2010-10-29
· 尚福林称创业板发行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2010-10-29
· 尚福林:创业板促高科技企业发展目的达到 2010-10-29
· 创业板周年:丑闻缠身 风光不再 2010-10-28
· 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即将成立 2010-10-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