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对冲地产调控政策
2010-10-27   作者:徐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10月25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商品房预售资金将存入监管专用账户,保证优先用于工程建设,严禁房地产企业直接收存。此举以收紧开发商资金链的办法,约束开发商利用资金杠杆撬动大规模资金以小搏大。从逻辑上看,此办法可以促使开发商为保证资金链安全,以降价回笼资金,从而达到抑制房价的作用。据有关人士测算,此举将使超千亿的资金受到管制。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相对乐观的方面。悲观的则是,资金链的紧张也有可能迫使开发商放慢供给速度,从而减少了市场供应,如此反而助长了房价的坚挺。正如所有调控政策面临的共同质疑,政策能否被切实执行是达至目标的关键。但目前市场普遍疑惑的地方在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地产调控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不希望再继续大幅上涨大约是明确的,但是否希望跌甚至是大跌,也难以如此断言。
  自以“限购令”为标志的所谓地产业的“二次调控”以来,北京市对预售资金的限制办法可谓再进一步。同时也有报道,重庆版的房产税也已引弓待发,虽尚未最后批复,重庆方面却承诺待消息确定后,将会第一时间发布,甚至“参加发布会的有关媒体名单都已经拟定好了”。这些严厉的措施不仅加剧了市场的观望,也的确在房价下调上积聚了预期。可是,如果说房价下降不可避免,那么更具实际价值的问题是,下降到多少才是能够容忍的底线?
  尽管地产业作为经济支柱,在官方的文件中被淡化,但在新的经济支柱尚未成长成熟之前,老支柱不可能失去其固有的作用。这使得中国的地产调控政策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而除了维系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以外,近期愈演愈烈的通胀,也为房价维持在高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的普通公众并未有多少现实可行的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左冲右突寻求出路的庞大资金,几乎使所有可炒作的东西出现暴涨。输入性通胀更是推波助澜。虽然9月的CPI涨幅并未超出预期,但温和的数据不足以释怀目前的现实。中国当前出现的各个领域的价格上涨表明,通胀绝非短期可以控制住。
  现实而言,只要通胀预期不被扭转,寄望房价出现明显下跌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在国家的强力调控下,地产商仅是出于销售策略的房价象征性下降,即实现了2010年的大丰收。这种强劲的购买力量,一概斥之为炒作无法服人。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此前对于通胀与否的游移不定,现实的状况已经使人对通胀产生了共识。尽管有专家在提醒公众要对通胀有一定的容忍度,可现实是最好的说服者,容忍度已经不得不产生。近日油价上调,并不见沸反盈天的抱怨。是发改委的耐心疏导晓之以理了吗?未必。涨价已使人们的神经产生麻木。可以说,通胀既是当前宏观政策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资源性等产品价格上涨的坚实基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CPI年内或已见顶 国内通胀隐忧仍存 2010-10-22
· 网民热议加息能否有效遏制通胀 2010-10-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