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老总巨额养老金挑战分配伦理
2010-10-21   作者:马光远(经济学博士)  来源:东方早报
 
 
  马光远

  据报道,新华人寿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通过保险领取的养老金高达9.28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史上最高的国企退休老总的养老金。这份高额的养老金是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时发现的。审计署发现,新华保险为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47名高管购买了补充养老险,根据这项养老计划,这47名高管退休后可以享受年金收益及医疗费用报销。其中,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如按80岁身故测算,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加上医疗费用报销部分,孙兵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
  在董事会没有批准的情况下,高管们就拿出巨额的国有资产为自己谋福利,这一方面说明新华保险的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另一方面说明,诸如新华保险这样,为企业高管和员工找各种名目,打着所谓的补充养老保险之名,行高福利之实的情况,在一些国企已经成为常态,而孙兵之所以被不幸审计出来,只是因为其数额之高超出了国人的想象。按照社会保障部的数字,2009年,全国职工人均养老金只有1300元,孙兵一个人的补充养老保险,就是人均养老金的75倍。
  毫无疑问,孙兵的高额补充养老保险绝非个案,而是很多垄断企业畸形高福利的典型表现。而垄断企业与一般民众的收入差距,好几年之前就有数据统计,像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的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的收入以及职工的福利,这样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而且,很多垄断企业是旱涝保收。
  垄断国企的高工资尽管令人痛恨,但还在明处,而那些隐藏在财务报表后面的巨额福利,才危害甚巨,这些福利从来都是一笔糊涂账。比如,2006年网络上就曾经曝出来说,中国网通山东省分公司每个人的人均住房公积金是6000多元,比普通企业一个员工的正常工资还高很多。像新华保险一样给员工各种名目“补充养老”,则是在在职期间享受高福利的同时,还要确保在退休以后依然能够延续双高的生活。
  垄断国企竞相在“补充养老”上面做文章,其实也折射出我国在养老方面严重的资金缺口。在中国迅速迈向老龄化社会的情况下,这个缺口究竟有多大,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一是2005年世界银行曾经估算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二也是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专业报告,指出中国未来30年养老金的缺口为6万亿元。而目前我国覆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的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大约在1.5万亿元,而作为战略性储备的全国社保基金规模也仅仅只有7765亿元,仅能供养不足500万人存活25年的养老所需,也就是说,缺口高达90%。正是因为缺口巨大,所以很多垄断国企将其视为发放高福利的突破口,因为为员工的养老想办法,起码在政治上不会犯错误。但很显然,垄断国企可以用国有资产为员工的养老买单,而绝大多数的职工,只能在退休之后,领取远远赶不上物价飞涨的退休金。也就是说,中国收入分配的行业差距,不仅仅在员工在职期间,即使在退休之后,这个差距依然相当大,这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
  好在“十二五”已经将收入分配改革列为战略性的举措,高层面对0.5的基尼系数,已经下决心修补失衡的分配秩序,而很显然,垄断企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更是成为分配失衡和戕害分配正义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要修补公平,首先要切断垄断企业高福利的制度基因。最后仍然要提醒的是,孙兵等人的高额补充养老险计划既然没有得到新华人寿董事会批准,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孙兵开始领取的9.8万元的养老金不仅不合法,而且这份计划的总额高达3000多万元,很显然,这种行为要么涉嫌贪污,要么涉嫌私分国有资产,在审计出来以后,不能忘记提交司法机构追究其法律责任。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前三季度国企实现利润同比增46.2% 2010-10-20
· 东盟成中国企业“走出去”首选地之一 2010-10-19
· 中国国企如何迈向未来企业之路 2010-10-18
· 中国企业主导今年第三季度全球IPO 2010-10-13
· ["十二五"改革系列谈3]国企赚钱了 也应坚持国退民进 2010-10-1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