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扩大内需需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首先,应努力消除国内市场的无声壁垒。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尽管我国坚持把最好的产品拿去出口,但针对我国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仍屡屡出现。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有力有效地加以应对,另一方面应当更好地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开拓国内市场。我国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我们自己理应充分利用。 近年来,我国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是富有成效的,保证了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但也应注意到,我们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不小,而且扩大内需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为什么?恐怕与我们忽略了一个隐性的根本问题有关——只注意到外销会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却忽视了内销也有国内市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无声壁垒。为什么有那么多产品不受消费者青睐?这就需要厂商反思是否真的把消费者奉为上帝,为其提供了价廉物美质优的产品。厂商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也有权益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上会筑起安全、绿色、价格等方面的壁垒,不会盲从厂商的叫卖。这种壁垒是扩大内需的最大瓶颈之一。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严重抑制有效需求,而且严重阻碍大批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的涌现。这就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因此,必须严厉整饬市场,切实加强供给管理。如果能像重视出口产品那样重视国内市场的产品准入,从质量、价格、服务、诚信等方面全面优化供给,就能极大地扩大内需和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扩大内需亟须优化供给,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应认识到储蓄也可转化为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储蓄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意义。工业化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储蓄的作用就大。譬如18世纪英国工业化时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鼓励储蓄,宣扬“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大萧条,主流经济理论就反对增加储蓄了。凯恩斯在专为克服经济危机而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认为节俭已不是美德,储蓄也不是好事。因为储蓄不仅会压低价格,而且会减少现时消费。所以,他主张鼓励多花钱。 我国自1996年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出现了“双储双增”现象,即银行储蓄和商品仓储同时增加。因此,许多经济学者也持凯恩斯的观点,提出抑制居民存款,主张以降息、加征利息税等手段把银行里的“纸老虎”引出笼。应当说,这在当时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长期来看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银行存款持续快速增加,“纸老虎”不仅没有被引出笼,反而越发肥壮了。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问题不在于储蓄多寡,而在于如何使用储蓄。 实际上,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贡献很大。它既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也为居民提供自我保障,减少其后顾之忧,并有利于互济消费、扩大内需。目前,最后一点还不为许多人所理解。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消费信用日益发达,储蓄功能日益多元化,已不再限于投资,还可以成为消费。储蓄不仅不会减少即期消费,而且会把未来消费提前到现时消费。在银行贷款中,消费贷款比重不断上升,买车、购房等都可按揭贷款。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的消费贷款占其业务的70%以上,具有消费银行性质。近年来,我国消费贷款也逐步发展起来。居民少量余钱买不了什么大件,集中在银行里就可发放按揭贷款帮助人们购房、买车了。所以,储蓄与扩大内需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促进扩大内需。对此,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