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怎能冲着百姓口袋
2010-10-15   作者:乔子鲲(特约评论员)  来源:京华时报
 

  堵车,绝不仅仅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也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应当富有高度和广度。如果动不动就拿百姓的口袋开刀,则不仅难治堵,更让民众心添堵。
  首都之堵,绝大多数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都有切肤之痛。最近国务院智库受邀为治堵支招,至少表明北京方面解决问题的决心。不过,征收进城拥堵费、控制小汽车消费等建议,仍然了无新意,不仅作用有限,也反映出某种思维局限性。也许,只有对堵车问题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视野去审视,才能激发治堵的科学新思维。
  堵车,绝不仅仅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也折射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频繁堵车,说明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存在明显缺陷。在某些关键时刻,这样的缺陷就可能带来致命性的危害。
  频繁的堵车,首先说明城市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落后。对一些导致堵车的临时性措施,未进行评估和提前发布,也未采取规避策略,一句“请绕行”了事。对堵车缺乏充分的科学预判,对已经堵车的信息发布不及时或不准确。这都会导致各路车辆不知前路堵、纷向堵路行的恶果。目前广播电台提供的交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需求,但其弱点也自不待言。从根本上来说,城市最需要的乃是建构科学、快速、准确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在平常时期,人们就可以据此选择最佳路线。而一旦遭遇某些较大范围内的突发性问题,也能即刻得到真实、有效、全面的交通信息,以作出最佳出行选择。
  其次,表明城市缺乏科学有效的交通应急处置策略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缺乏先进的信息发布系统也罢,知道暴堵之后,迅速展开疏导也不失为一个良策。为什么有些路段的交通瓶颈一直存在?一个堵点产生后,为什么没有迅速缓解之法?凡此种种,皆折射出城市公共治理能力的薄弱。如果不立足于增强这种能力,一旦出现突发紧急状况,必然会误大事。
  从根本上说,堵车问题,是城市路网的规划布局缺乏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协调性的必然结果。说明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和设计者,缺乏科学性思维、战略性思维、前瞻性思维、协调性思维。而对既成事实下的不合理路网,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策略,顶多哪堵治哪,未能抓住问题的根本。结果必然是这里缓解了,那里又堵上了;路越修越宽,车越堵越多。
  城市总是处在暴堵的状态中,乃是城市的软实力之殇,使城市发展失去可持续。把堵车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来认识,相信城市的决策者就该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去补足在软实力方面的缺陷。同时,治堵的思维也可以进一步打开,增强科学的含量与力量。比如,把解决治堵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决策课题,聘请各路专家问诊把脉,给予充分的调查研究时间,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论证,得出的治堵之策就更具有科学性。
  北京的交通拥堵,在各大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同时北京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也决定了堵车绝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因而,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应当富有高度和广度,进而提出科学的系统的解决办法。今天一个措施,明天一个办法,零零碎碎,即使解决方向对路,政策的整合效应也被时间和空间消解了。如果动不动就拿百姓的口袋开刀,则不仅难治堵,更让民众心添堵。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网友称首都成"首堵"表明治堵未治本 2010-09-21
· 治堵需要换一种管理思路 2010-09-20
· 治堵需要换一种管理思路 2010-09-20
· [关注]网民:“治堵”尚需开阔思路 2010-04-14
· 湖北今年将着力“治堵” 2010-04-13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财经洞察:“宜黄投书”的强盗逻辑·[思想频道]新古典宏观学派再下一城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