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大还是官员权大?
2010-09-30   作者:赵海均  来源:搜狐博客
 

 
  赵海均

  在中国,人们都认为政府的权力大。到底是政府的权力大,还是政府官员的权力大?这是一个需要分清楚的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事务纷繁复杂,客观上决定了社会管理上需要集权,更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而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现实一直是一个集权国家。因此集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强权政府一直是中国的特色。
  到了现代社会,推动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的组织力量。就拿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发展来说,建国初期,中国资源贫乏,技术落后,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管理,统筹规划,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而这需要政府有权威和权力。改革开放也是如此,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可见,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不能滥用权力。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说我们要推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然而政府力量变得越来越大。究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政府自身,而是服务于政府的一些官员。
  所谓政府只是一种机构、组织,它的运行要靠公职人员,关键是这个机构中的决策人物、领军人物。一旦强势人物掌握了权力就会在各自的领地强力推进发展,这些年中国的发展重GDP、重政绩,与此很有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此也很有关系。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确有一些官员借助政府这个平台和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在一些党政部门,几乎一把手没有人可以监督,都是一把手说的算,甚至这些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违法。
  正是由于这种状况越来越扩大化,社会环境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和习性。很多人特别是政府官员手中有了权力,不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和小集团谋私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无形中就增强了人们对权力的推崇心理。在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和利益驱使下,机构赋予了这些人的权力,反过来这些有权力的人借助机构滥用权力,最终造成了政府权力过大。这是目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的经济案件中窥见一斑。所谓大的贪官实际上都是有政绩的,正因为他们有“才干”,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局部中取得政绩,政绩促使其心态发生变化,由政绩观变成利益观,从而扭曲了社会的利益结构。
  因此,这个社会需要政府有一定的权力和权威,但同时必须要有机制能够制约限制政府权力部门、权力人的胡作非为。
  如何才能限制官员的权力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民主,要阳光执政。只有大力推进民主,特别是加强舆论监督,才能够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执政者或者说权力人的滥权行为只有在民主的监督下才能有所收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韩国的外交部长为子女谋取利益,最终在舆论的监督下自动辞职。实际上西方很多国家,正是由于社会民主的监督,政要一旦有谋私利的现象或者是不良行为,都会被社会和民众所揭露。集权社会中,民众监督的力量是强大的,对约束权力腐败行为作用巨大。
  中国社会现状是利益至上,有了利益可以去谋求权力,有了权力又可以反过来谋求利益。由于这些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才造成整个社会矛盾丛生。
  因此,政府不是不需要权力,政府也不是不需要权威,而是政府的权力和权威不被少数人滥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矿山、土地这些有利的资源,很容易被当地有关政府的领导或政府机构部门负责人借助各种名义利用。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合法,如果对自己没有利益,就认为不合法。
  当然了,对于政府官员的权力问题仍然会有人认为是制度问题,这一点笔者也不否认,那么中国到底需要什麽样的制度呢?
  阳光权力才是为民谋利的权力,加强监督权力才会阳光。社会事务透明、阳光才是良好制度基础,监督不能到位、缺乏公开透明的权力必然成为腐败的温床!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六大推手让“菜篮子”日渐沉重 2010-09-13
· 说“央企高税负未转嫁”不负责任 2010-09-08
· 工行“最赚钱”背后的两大“隐忧” 2010-08-31
· 央企的成绩单还需综合考量 2010-08-23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央行盯的或许不是CPI·[思想频道]地产已成投资业“鸦片”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