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像流水才能更好造福社会
2010-09-10   作者:童大焕  来源:中国青年报
 

 
  童大焕

   南京市政协委员杨林川准备写“炒房入罪”的提案建议,在2011年南京两会期间提交;方森先生则在财新网撰写长文《房产当行限购令》,主张在中心城市应长期实施商品住宅限购。
    我想用最简单、通俗的方式跟两位先生讲讲货币的本质和价格的常识:货币一旦从央行放出来以后,就以固定的量在市场上流通;货币总量决定财富的平均价格。不管是投资还是储蓄,货币其实都是在市场上流通的。当你买完一件东西,比如粮食,比如艺术品,比如楼房,“水性杨花”、“见异思迁”的货币马上又灵魂出窍,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因此,货币的本质就像流动的水。只有让它流动,才能造就沃野千里,滋润亿万人民;不让它流动,死水一潭,别说鱼虾,微生物都生存不了。货币潜伏不动,社会损失最大。就像拦一道大坝,拦死了,不进不出,就成为死水一潭;只进不出,则有可能溃坝。
    对于货币的流动现象,张五常先生推崇费雪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与投资永远是一回事。“弗里德曼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仁兄花巨资购买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是消费呢,是储蓄呢,还是投资?我的答案是三者皆是。把钱存放在银行是储蓄,但也是投资,有利息的回报。银行一定要转贷出去给其他消费者或投资者才可以不亏蚀。把钱藏在家里,放在床底下,不用,称作贮藏。这是最接近凯恩斯学派的‘漏失’概念。四十多年前弗里德曼告诉我,不少人奇怪地在家中贮藏着很多钞票。这种行为,如果只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出现,我会说贪污是原因。”
    从这段话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投资、储蓄和消费,都是一回事。你把钱存到银行,如果没有人从银行贷款进行消费,银行就要亏本,社会上大量的货币也无法造福人类。而不管是贷款还是直接拿自己剩余的货币投资楼市、股市,本质上都是在促进货币流动,进而让它造福社会。炒股的人承担着涨跌的风险入市,支持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就业;炒楼的人同样承担着或赚钱或亏本的风险,支持了房地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正是购房者的投资,使开发商有了买地的钱;正是开发商的买地钱、卖楼税、投资者的买楼税,使政府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的繁荣。因此,即使是纯粹的炒房者,都为推动城市化作出了正面贡献。
    而投资者一笔钱花下去,买了楼,那笔钱于是以复杂的形式进入了各种渠道,进入了政府税收以及与楼市相关的50多个产业,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普通劳动者的口袋,提升了他们的上升空间。
    因此,货币流动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炒楼入罪、限购之类,其实都是在限制货币的流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悖。
    货币往往有极其敏锐的触觉,有一双轻盈的飞翔的翅膀,能够精确感知哪里的东西最值得消费——亦即最值得投资。它的这种敏锐性,能够有效地纠正政府在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的错失——当下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不该城市化或者说很快要衰落乃至消亡的地方过度城市化,导致无数空城、鬼城、烂尾城的出现,而该城市化的地方试图关门谢客。住房投资的社会取向,其实本应成为政府城市规划的风向标,但限购和过度打击投资购房,不利于政府及时看清和调整方向、纠正错失。
    房价过高,主因是整体上货币供应过量而土地供应过少:过去30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3.6倍,而同期城市土地供应的增长却不到1倍,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土地供应严重紧张。也就是说,房价高并不是“炒房”的结果,货币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流向“赚钱”的地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李荣融的功过不是他个人的功过 2010-09-03
· 房价收入比误导社会了吗? 2010-08-23
· 山寨幼儿园不能一关了之 2010-08-22
· “贫富混居”不是“贫富混住” 2010-08-12
· 房产税,有点杯弓蛇影 2010-07-12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