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语录
没有市场充分博弈 央企薪酬难言合理
2010-08-25   作者: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马红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企正涌动降薪潮。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降幅最高达整体工资的30%。对此,国家电网方面称,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去年公司主业有较大亏损。不过,这样的主动降薪“高姿态”,却并未赢得舆论的喝彩和公众的赞誉,却再次引发业界对央企薪酬制度的思考。
  事实上,国家电网并非首开降薪记录者。数月前,中国移动就曾高调宣布,从集团层面到所有地方分公司统一降薪,标准是“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同时,国电集团也从年初开始统一下调降了全部员工的薪水,幅度在30%。由此,央企大幅降薪似乎已成为趋势,而国家电网几近雷同之举则强化了这一判断。
  近期降薪央企还表现出了的共性是,在既定大方向下各分公司薪酬的降幅千差万别。中国移动此前提出,具体减薪操作办法由各分公司自行掌握。而国家电网此番也坦诚“下降的比例都是各个公司自定”,因此各方的降幅差别甚大。虽说央企薪酬调整的内部差异可理解为平衡分配差距,但却难免引发质疑:具体降幅的依据是什么?调降后扭转了多少内部分配失衡?会否出现明降暗升、外降内补?后续薪酬调整是否还会跟进?
  客观而言,央企因行业垄断因素而形成的业绩模糊了考核评价,具体收益究竟多大程度是源自于行政垄断所赐、又有多少因素是源于高管自身勤勉和员工工作态度,尚难有定论,更遑论薪酬调降标准的定夺了。而且众所周知,央企员工的收入并不止于账面薪酬,各种内部参股及灰色收入,甚至构成了部分垄断央企员工的主要创富源泉。因此,央企降薪之举虽然夺人眼球,却难博得同情和认可。国家电网向媒体披露,去年公司净利润亏损23.4亿元,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仍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传导。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并非公司经营不善而是政策因素导致账面巨亏。一边是因亏损而减薪、另一边却对亏损“满腹委屈”,从中难以看到自降薪酬的真诚。
  去年底,国资委宣布对50余家央企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由此浮出水面。这标志着央企实施24年的“工效挂钩”体制退出历史舞台。总额预算管理模式的运作路径,主要是央企在年初根据上年度经营情况和利润完成情况,上报当年工资预算方案,由国资委核实。显然,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决定权,仍在央企与国资委手上,使得这一分配模式仍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垄断行业并非完全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考验,也就无法经由市场调节自发形成合理的利润率。因此,相关员工薪酬水平只能更多地体现行政部门意愿。以此观之,央企这次的薪酬改革,并未脱离传统思维窠臼。
  所以,熨平垄断央企与普通企业员工之间的薪酬落差,关键还在全面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供求双方的博弈自发形成各行业的合理利润率,继而规范各级员工的收入待遇。相形之下,无论是央企自动降薪还是行政调控,都无法准确地触摸科学边界。长期以来,以电力、电信、石油等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准入门槛高企,民营企业屡屡遭遇政策“玻璃门”的阻隔,市场竞争的“鲶鱼效应”迟迟难以发挥作用,这才是央企薪酬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试想,如果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于联动与电信,数量众多的电信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了“用脚投票”的权利,包括固话月租、移动漫游等电信资费标准的坚冰必将破裂,电信寡头的高薪也必将被倒逼至合理区域。
  说到底,只有卸下央企手中的“特权”并将其置之于市场竞争机制之中,才可能真正形成央企薪酬水平的客观检验标准。唯有在博弈充分的市场环境下,才会诞生央企的合理利润空间,相应的薪酬水平也将随之厘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家电网:领跑央企CSR 2010-08-23
· 央企的成绩单还需综合考量 2010-08-23
· 前7月央企实现利润6188亿元 同比增长54.3% 2010-08-19
· 李荣融:央企发展电动车四优势 2010-08-19
· 央企电动车联盟缺点啥 2010-08-1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