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专栏 >> 童大焕
房价收入比误导社会了吗?
2010-08-23   作者:童大焕  来源:搜狐博客
 

 
  童大焕

  任志强日前在博客上撰文说,许多人,特别是自称为经济专家的外行们常常喜欢用“房价收入比”这个词来证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但却仍然不见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反而只看到价格的上涨,这使社会对此颇多疑虑。统计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房价、收入和住房面积中位数的“房价收入比”变成了一种误导市场与民众的工具,不但不能对该市场有个清楚的认识,反而让市场更加混乱。此话有理。
  “80后”小连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父母给他买了一套120多平米的三居室,他负担部分月供。他的女朋友也留京工作。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未来双方父母也都打算来京和他们一起生活。这样,刚毕业两年的“小两口”开始准备在京买第二套房,因为一套120平米的房子,住三家人显然不合适,不仅拥挤,而且不便。如果资金允许,最好的还是在一个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拥有三套房。
  这是未来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典型生活”的一个缩影。城市化的方向改变了年轻人的流向,他们会越来越向能够充分呼吸自由空气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合”。而上世纪1980年代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则彻底地改变了几代人的“家庭中心”格局——在传统的一对夫妇多个子女的家庭格局中,父母始终是全家的中心,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是人生大本营,不管未来儿女们飞得多高、走得多远,父母居住的老家多半就是孩子们的“朝拜中心”;作为父母的,一般也不会搬出老家,孩子们在外创造的财富也会部分回流父母所在地。
  但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完全改变了这种传统格局。今后,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通常要面对四个老人,而独生子女开始工作以后,双方父母往往离退休也不远了。父母退休以后,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且正在工作、事业的奋斗路上,因此,“以父母为中心”的传统居住和养老格局开始被打破,改为父母“迁就子女”,双方父母的居住地都改为“以子女为中心”。
  这样,新的财富流向就产生了:只要有一对独生子女流向城市,就有可能意味着他们双方父母也将流向城市,与此相随的,是其双方父母过去大半生积累的财富也将一并流向城市!
  大量人群带着生命意义上大半生、工作意义上终身积累的(多数人退休以后原则上不再创造和积累财富)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流向大城市,也支撑起了城市的高房价。同时,它彻底改变了人口流入地的房价收入比。换句话说,在今天这个人口处于高速流动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房价收入比已经无法准确衡量一个城市的合理房价。
  当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有一部分人口回流。主要是生于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的一部分进城打工、创业者,他们中的相对中低收入一群,以及部分因户口等原因没有在其工作所在地城市落地生根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城市的收入比在老家高出很多,但仍不足以在其工作所在城市买房和安居乐业,到一定年龄或者有了一定财富积累,他们就会选择回户籍所在地老家县城买房,或者回老家乡下建房。这样,县城一级的房价往往也不能用当地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其合理性,而只能根据“衣锦还乡”者的收入来决定。
  也就是说,未来大中城市的房价将由流入者的积蓄和收入来决定,而县域以扩的中小城镇房价由“衣锦还乡”者的收入和财富积累状况来决定。
  人口的迅速流动伴随着财富的滚滚流动,并且使相关地区、相关城市乡村的房产价值和价格跌宕起伏,先知先觉先行一步者,可能赚得盆满钵满;后知知觉或者极端厌恶风险者,可能被这种潮起潮落洗得两手空空。由此导致的地区间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也是一个市场自然、自发的过程,政府能够采取的纠偏手段似乎并不太多,也没有必要政府去强力干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2010-08-23
· [博客]房价收入比的无奈 2010-08-23
· 英国人为房价持续下跌发愁 2010-08-20
· 调控若放松 房价就反弹 2010-08-19
· 控制房价成本不能只拿拆迁补偿开刀 2010-08-1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