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贫富混居有利于社会和谐
2010-08-12   作者:朱忠保  来源:荆楚网
 
  政府主导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贫富混居”,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太长,就有媒体迅速作出调查,结论是:穷人不领情,富人不买账。还有开发商也质疑:商品房和廉租房能放在一起吗?似乎是说,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社会各方都不欢迎,因此不应该作这样的安排,这项决策是错误的(8月11日南方都市报)。
  也许这样的结果,出乎地方政府的意料。政府的好心,无人领情。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贫富不宜混居。有人认为,穷人与富人的政治权力、收入水平、社会声望不同的人群,对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品质必然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不宜贫富混居。有的说,穷人与富人住在一个花园里,每天看到富人出有名车,住有豪饰,食有龙肉,自己每天扛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吃着粗菜乱叶;看着富人的孩子有好多玩具,上学放学豪车接送,自己的孩子少有玩具,每天在太阳底下走路上学放学;看着富人的孩子穿着名牌,自己的孩子穿着破烂,跟在富人的孩子后面跑,甚至被富人的孩子大声呵斥,受人瞧不起的眼光,心理会更加不平衡,哪里会有和谐?然而,大家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却看不见另一方面。
  不错,上面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是大家可能忘记了,是人都会有同情心,富人也不例外。再说富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富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原本就是穷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变得富裕起来。今天的穷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们曾经的经历,是他们的过去。一个人如果有过贫困的经历,他就能够体会到穷的艰难,会更具同情心。当富人看到穷人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们也能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关心的欲望。反之,当穷人与富人住在一起时,当他们看到富人过着富裕的生活时,也能激发起他们努力打拼的积极性,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他们与富人相处久了,可能成为朋友,他们可以从富人那里学得致富的经验,甚至得到富人在经济方面的帮助,从而走上一条致富的发财之路。今天的穷人不领情,当他有一天在富人的帮助下走上富裕之路以后,他的心态必然会改变。
  贫富混居的做法,并不是武汉或兰州市政府的首创发明,外国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档住宅小区,在我们看来,是绝对不允许有乞丐或流浪汉存在的,认为他们在这些小区里,影响了形象,有碍观瞻,更不安全。但是这些小区的管理者不仅不会驱赶乞丐和流浪者,反而还愿意请一些乞丐和流浪者进入到小区里,安营扎寨住下来。因为有这些乞丐和流浪者的存在,富人可以施展自己的善良之心,可以将自己用不完的或者是自己不用的生活用品施舍给这些乞丐和流浪乾,既帮助了乞丐和流浪者,自己又助人为乐,内心得以平衡,郁闷的心结可以自然解开,因此在这些小区里,很少发生刑事案件,入屋盗窃案和抢劫案发生率极低,居民与乞丐和平相处,大家其乐融融。或许当初的关心与帮助会有一种居高临下态度,但时间久了,心态也会改变的。相比这些起乞丐,穷人至少还有自己的房子,他们还住在自己的家里,不会影响小区的形象。而乞丐不仅没有屋可以住,就住在露天场所,贫富的差距更大,但居然能够和谐相处,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
  有人担心,穷人与富人之间能否真正交流成为朋友,未必能够真正和谐融洽起来,这样的担心纯属多余。可以这样说,富人也有穷人作朋友,穷人也有自己的富人朋友。大家住在一起,日久天长,相互熟悉之后,通过交流,谁又能说他们之间不会有真情?富人怕仇富要调整心态,穷人要变富也要调整心态。一项制度推出之初,有人反对,这很正常。但未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没有摸着石头过河,未经探索就取消,似乎不是正确的做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推行贫富混居 政府要硬一些 2010-08-20
· 贫富混居抬高低收入者居住成本 2010-08-20
· “贫富混居”的障碍来自于偏见 2010-08-18
· 还须因地制宜推行“贫富混居”模式 2010-08-18
· 贫富混居只是“均贫富”牌创可贴 2010-08-1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