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 期 2010.08.03

 

每平方米每月20元至30元,北京首次公布的公租房租金水平让很多人感到“心寒”。有人计算,这样的租价不仅没比市场价低多少,有的甚至比市场价还高。官方解释称,公租房的成本租金计算合理。然而,为何“合理”的机制为何推算出一个百姓难以接受的“不合理”的价格?一些人呼吁,公租房定价应与百姓收入联动。
高昂租价将成买房驱动力
 资 料
北京公租房租金计算公式
·公租房建设成本=拆迁费用(3000至4000元/㎡)+建筑费用(3000至4000元/㎡)=6000至8000元/㎡
·成本租金=贷款利率×建设成本+管理成本A=3.6‰×(6000至8000元)+A=(21.6至28.8元)+A(A>0)
 新闻回放
北京公租房首次公布成本租金
    北控集团、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区黄土岗这3个公租房项目已于近日开工。三个项目初步测算的成本租金也一起公布,而从这3个项目公布的成本租金,最低的比周边市场租金便宜35%,最高的比市场便宜12%左右。这是北京首次公布公租房项目测算的成本租金。
 官方回应
北京市建委:公租房租金肯定低于市场价
    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并结合承租家庭负担能力和同类地段类似房屋市场租金一定比例下浮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也就是说,实际租金是以市场价格为标准下浮的,并不以成本租金为依据。
 视 频

新华视点:公租房,离我们有多远?

 它山之石
日本:按收入定房租
    日本的公共租赁房与民间中介公司的租赁房相比要低1/3到1/2。有趣的是,每户的房租都不同,是以入住者的收入多少而定。
美国:吸引社会资金
    美国1986年出台法案,如果企业或基金投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这样的房价要被当地60%以上的平均收入家庭所接受,这样的购买力要持续10年,企业一旦建设了公共租赁房,政府可以每年返还4%的工程造价给开发商。
德国:法律管束租金
    德国的《民法典》等多项法律对房租价格进行了强有力的管理和约束,特别侧重对房客利益予以保护,规定房东不得随意涨房租。
昂贵的公租房不如不要
    搞公租房应该是为了给中低收入人群带去公共福利,而不是走形式摆样子抑或纯为完成政绩任务。公租房定价相比市场租金需要有一个最高比例限额,超过这一限额,公租房的福利性质就无法体现,大费周章建公租房的意义其实也不大了。[详细]
看不懂、想不通的公租房价
    公租房价格当然不能和市场租金一个样,更不能比市场价高。如果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而是以成本、盈利等为依据来确定公租房价格,就会背离公租房建设的初衷。[详细]
公租房租金高企,买房多了驱动力
    其实北京房价猛窜,有很大部分属于恐慌性购房,恐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少人缺乏居住安全感,本指望公租房能够解决安全感问题,但面对这样的租金水平,原来梦想的安全感会渐渐消失,安全感缺失会重新成为北京楼市新的力量,这股力量也会转化成买房行为。[详细]
保障性住房不能急于收回成本
让利于民 公租房才会有低租金
    北京公租房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也给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如果公租房最终不能让利于民,而是成为某些部门的营利工具,租金随行就市,使个别部门大捞实惠,那么正处于微妙关头的楼市调控会倍感压力,城市低收入家庭只能继续“望房兴叹”。[详细]
公租房租金不该有“地段”成本
    既然是保障性住房的一部分,那么公租房里就深嵌着政府保障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责任和义务就体现在低廉的租金上,政府该减免的减免,该让利的让利。[详细]
公租房掺私心变成“公主房”
    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制度本身无疑是好的,但各地的现实以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好的初衷,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监管体系,都可能出现与良好愿望背道而驰的情形。经适房领域层出不穷的丑闻,就是最好的证明。[详细]
建立租金与市民收入联动机制
保障性住房应以人为本
    我们的保障政策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市场为本,如果以成本、盈利、周边租金等为依据来确定公租房价,显然是以市场为本。但问题是,保障政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就要以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承受能力作为租金的决策依据,而不是市场。[详细]
公租房定价应与市民收入联动
    在公租房定价标准上,应架构一种机制——不妨与市民收入建立联动机制。即规定市民家庭年收入与公租房年租金有一定倍数,如果一旦超过这个倍数,租金标准才能随之调整。[详细]
解决公租房租金高关键在监督体系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设定政府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制定房租的价格以后,是一定会有像议会、人大或者是当地的群体机构的,他们会派出自己的审计机构来进行审计,最后对你提出的这个价钱进行质疑或是批准。我们缺少了这一步监督体系,问题就会产生。[详细]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