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勿将银行风险转嫁给股民
2010-07-28   作者:苏培科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中国农业银行的千亿融资之旅刚刚落幕,光大银行又接踵而至,预计将在A股融资200亿元左右。超大银行接二连三的IPO和群体性的再融资,让投资者颇为紧张和恐惧,纷纷采取了“用脚投票”,从而A股市场中的银行板块成为全球估值最低的银行股。而银行股的“遭殃”导致整个A股市场极为狼狈,让所有的A股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旁人眼里,A股市场的银行板块现在或许充满着投资价值,毕竟目前10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经成为全球银行板块最低的估值,而且银行股A、H股溢价率由最高时的75%跌到目前的-20%左右。如此巨大的估值反差,原因除了人们对各大银行疯狂“圈钱”的厌恶,其实更担心银行股集体“圈钱”背后的隐患,担心房地产泡沫、“信贷井喷”和实体经济领域隐藏的不确定性风险,担心这些风险捆绑了银行,然后银行通过股票市场将这些风险又转嫁给股民,让股民为泡沫和银行的不良运作埋单。从目前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举动来看,投资者的担心其实并不为过,商业银行的“错误”正在由股民来承担。
  但如果从第二季度末1.3%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和4549.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来看,似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继续保持了“双降”态势,若再加上186%的拨备覆盖率,似乎中国银行业的健康指标已经超过了国际一流银行。实际上,除了市值勉强称得上国际一流,经营、运作、风险控制、服务态度和自我盈利能力等离国际一流还相差甚远,只不过有行政护航、有“圈养”的利润、有存贷利差、有股票市场的“绿色融资通道”,才让中国的商业银行光鲜靓丽。但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绝对不是简单地“圈钱”和风险转移,而是要真正地改变中国商业银行宜官宜商的弊端和模糊的定位,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上市的商业银行只是经营指标变得稍微漂亮了,但其模糊的经营本质并未因股份制而变得清晰透明。
  拿拨备覆盖率指标来说,186%似乎已经彻底覆盖了风险资产,但是我们拨备是按照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来计提的,那些安全的资产未必安全。比如7.66万亿元左右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打捆贷款,在今年6月30日之前都被划归在安全类级别,只象征性地计提1%的拨备,而实际上这些贷款仅有50%有担保,而其中有担保的大部分都是用土地、房屋等作保,一旦房价下降,则担保品的价值自然会出现不足。最可怕的是那些根本就没有担保的贷款和违规贷款,那些信贷主体不明确的打捆贷款很有可能“有去无回”。
  从中国商业银行漂亮指标的制作路径来看,主要还是通过IPO圈钱和再融资来实现的。当巨额的资本圈来之后,总资产变大会把风险资产的比例变小,如此一来,分母变大,分子不变,不良率自然会变小,而真实的不良资产或者潜在的信贷风险却在快速膨胀。比如,去年的“信贷井喷”还不知道蕴藏着多少风险等待释放,但从目前商业银行急于“圈钱”来看,风险和问题应该不小,只是这些风险正在向二级市场和股民转嫁。
  当务之急,应该减少IPO的行政供给,减少用铺摊子的方式来覆盖风险,一次性圈钱只能在短期之内让银行抗风险的资产变多,但根本改变不了不良的经营习惯,长期会浮现出更多的问题和风险。所以,要尽量培养商业银行自我化解风险的能力,比如在资本金不足时,应该适当收缩贷款,而非铺摊子和扩张,更不能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
  总之,靠股票市场圈钱来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指标并非长久之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球迷股民的世界杯攻略 2010-06-12
· “地王”大龙地产被股民起诉 2010-04-02
· 限售股减持征个税提升股民信心 2010-01-08
· 扩内需促消费股市应增加股民收入 2009-12-11
· 五粮液被调查股民期待信息公开 2009-09-11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杨涛:政府储蓄合理规模是多少·[思想频道]左晓蕾:完善市场制度才是楼市调控之本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