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言论
消费者有信心才能保护中国乳业
2010-07-15   作者:谢昱航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舆论惊呼“一夜退回25年前”。来自卫生部、农业行业组织及国内的顶级专家回应称:降低标准,可避免出现奶农倒奶的情况,且生乳标准不适用于即食生乳,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不影响消费者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的含量,新修订的国标绝大部分指标是提高了。(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7月13日)
    显而易见,新标准制定者有很强的保护中国乳业特别是奶农的意识。生乳标准过高,生产的鲜乳不能被收购,那很可能只有倒掉,这无疑会影响奶农利益;生乳标准高了,也会影响到国产奶源供应,直至影响到中国乳业规模。国产乳业需要保护,但保护乳业的根本,还在于保护消费者信心。毕竟,乳品是供人消费的,如果消费者不买账,生产再多的乳品也没用,养再多的奶牛也没用。
    毒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中国乳业危机,为了让中国乳业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许多策略被提出来,而规范和统一中国乳业标准被寄予厚望。所以,这一标准要担负起重建和提升消费者信心的重任,就得让消费者对标准产生信任。
    就广受争议的生乳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而言,新标准不但较之发达国家的标准低了,甚至比我国原有标准还低。几乎所有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都在3.0%以上,中国的新标准是2.8%;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中国新标准则调至200万。而中国1986年标准,乳蛋白质含量是2.95%;2003年标准,菌落总数50万,两项指标在新标准中,按专家说法,是历史新低。
    这样的调整当然让消费者生疑。虽然,生乳并不等于成品乳,但生乳标准高的国家都是乳业大国,人家把标准定那么高,当然是有理由的。我们出于保护奶农的利益而把标准放低,虽然目的同样高尚,但这会引人产生“为奶农利益而牺牲消费者利益”的猜疑,在根本上并不利于奶农利益,因为只有消费者信任,市场才会繁荣,奶农才会有更多收益。
    其实,保护奶农利益,并不一定要靠降低生乳收购标准,完全可以通过补贴奶农来实现。纵观美国和欧盟对农民的保护,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二是对农户进行补贴,对奶农进行补贴,这些都是通常做法。而我国正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这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完全是可行的,加大力度和落实补贴政策,不但可以弥补奶农部分产品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路,从而生产出更多合格产品。
    专家解释,虽然生乳标准降低,但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的质量不会降低。可要在低标准生乳的基础上生产符合标准的液态奶和奶粉,拿什么让消费者相信?而三聚氰胺事件,正是由于生乳中蛋白质含量低而添加三聚氰胺导致的,这当然会成为消费者关心的焦点。不解开这些关键疑惑,消费者对新标准的信心靠什么建立?
    不能断言,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放宽的新标准就一定不能保证中国乳品安全,但它要说服消费者还有很大难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否则,新标准将难以承担起重建消费者信心的重任,而增强消费者信心,又是繁荣中国乳业的根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乳业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2010-06-25
· 乳业投资主基调:谨慎乐观 2010-05-07
· 中国乳业:从“中国牛”迈向“世界牛” 2010-05-07
· 光明乳业再提激励计划 2010-01-21
· 乳业复苏 不是瞒报三聚氰胺超标的理由 2010-01-06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客观评估少量短期增持日本国债风险·[思想频道]贾康:中国应尽快推进资源税改革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