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理论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经验”
2010-07-14   作者:田野  来源:半月谈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粮食安全问题已超越其传统意义上的食物供需范畴,越来越成为制约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安全稳定的全球性、综合性战略问题。国际社会应从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加强合作。
  全球范围来看,粮食安全依旧是一个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以非洲国家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总数首次突破10亿,其中3亿多分布在非洲,占非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非洲人民长期受困于粮食安全问题之中呢?虽然21世纪以来非洲农业增长率已经达到5%,然而非洲的实际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粮食单产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大多数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都在50%以下。非洲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出口的经济作物占的产值较高,而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非洲人口的消费需求,除了玉米基本能满足地区需求、国际市场进口额仅占非洲消费总量的5%以外,非洲国家消费的水稻和小麦中,45%的小麦和80%的水稻都依赖进口,资料显示,非洲53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需要粮食援助。据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的价格上涨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2400万人陷入了饥饿,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148.4公斤。饥饿发生率已经超过15%的16个国家中,非洲占了15个,这说明非洲国家特别容易受较高粮价的危害。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的数据则显示,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激增至10.2亿的全球饥饿人口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所占比例高达26%。因此,我们可以说,就粮食安全而言,非洲国家还处在粮食不安全的状态。
  与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发展则是成功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FAO的食物安全标准,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5%。农业生产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发展特点,中国的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中国和非洲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亦即中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呢?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用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一句话是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句话是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依托政府干预确保粮食生产是中非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要差异。中国的农业战略始终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粮食安全置于首位。在保障农业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确保在各级政府和村庄层次上迅速地宣传、动员和推广。同时,中国以国家正式部门为主导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长期以来作为政府智囊,在政策制定、试点、实施和反馈周期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实施和反馈系统,使中国的农业战略和政策能够不断地调整、修正,并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其次,中国政府财政支农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进程并行的机制,保障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中国循序渐进的市场化进程也能够为非洲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借鉴。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用工业的发展在推进中国有效的农业市场化进程中缺一不可。而且,这个过程中优先发展农产品生产,构建了农民的购买力的基础;继而才放开生产资料市场,同时还注重生产资料的生产,保障市场供给,这些经验也值得非洲农业发展中加以借鉴。
  在国家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下,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调动,使得农民与国家农业政策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虽然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农业都是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体,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进行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却呈现了巨大的差异性。在土地利用方面,中国不同区域的农户按照当地气候、时令和降雨量等自然资源对土地资源实行最充分的利用。在劳动力配置和性别分工方面,中国小农家庭在满足自身粮食消费之后,由于考虑到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因此家庭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则显示出农民的理性选择:大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许多妇女则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在保证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在客观上给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条件。
  相比之下,非洲的国家、市场和农户从未形成这样的合力。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非洲农业发展常常陷入过度依赖国家或过度依赖市场的陷阱。非洲国家从未形成具备中国政府这样的动员能力的政体,对外部支持和援助的一贯性依赖又使非洲国家在不断强调治理能力的同时,却无法兑现其政治承诺和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非洲的小农相对缺乏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集约经营的传统,这也就导致小农的作用从未进入国家的视野,小农在相当程度上被市场排斥和剥夺。因此,非洲应当加强国家的农业战略和政策制定实施的能力,合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改造小农的生产系统,从而实现粮食自给。
  此外,就国际社会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而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马晓天在1日举行的“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各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努力提高粮食自给水平。为此,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各国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发达国家应在谈判中体现更大诚意,削减农业补贴,消除贸易壁垒,建立公平合理、持续稳定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第三,推进体系改革,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尽快推动国际社会建立集早期预警、紧急救援、宏观调控于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粮食安全战略。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国际社会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影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重视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对粮食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实现能源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2009中国经验:大国之声 2010-01-11
· 美国发展高铁将学中国经验 2009-11-19
· 美国发展高铁将学中国经验 2009-11-19
· 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给中国经验教训 2009-11-05
· 应对金融危机,世界需要“中国经验” 2009-03-0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杨涛:政府储蓄合理规模是多少·[思想频道]左晓蕾:完善市场制度才是楼市调控之本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