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2010版) >> 新闻茶馆-言论
跨国公司撤离中国是一种假象
2010-06-29   作者:邱林  来源:凤凰博报
 

  前一段时间,外国媒体对跨国公司将会转移到中国内地或撤离中国进行大肆炒作。然而,一些观察人士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仍然看到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觉得中国还是国际产业分工链中的重要一环,是转移的重要地点。
  事实上,大多数跨国公司愿意留在中国,是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规模经济有着批量降低成本的潜力,所以即使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来抵消劳动力成本增长。
  这一判断与韩国《中央日报》6月21日进行的“中国制造业的魅力下降了吗?”“出现最坏情况时会将工厂迁到别处吗?”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当。该报在对驻天津、青岛、苏州、东莞等地的15名跨国公司的老板进行了调查表明,其回答大致是“坚持住、撑住,采取更积极的对策”。
  人们注意到,近两年来,无论是中国修订《劳动合同法》,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修订《企业所得税法》,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均未影响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一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90%受访的跨国公司表示,中国仍然是他们全球首选的投资地;而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即便在世界经济低迷的2009年,中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仍达9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今年以来则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其实,外媒鼓噪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只是一种假象。而事实是,跨国公司不但不会撤离中国,相反,他们还会逐步进入中国,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其原因至少有三点:
  一是中国是个新兴经济体,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那家跨国公司不羡慕?二是中国有比较丰富的资源,特别是一些资源十分廉价,跨国公司对中国资源早就垂涎三尺。三是中国股市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产,目前价格很低,平均股价才1美元左右,只是他们不断打压,其收购中国资产成本更低。
  虽然也有的跨国公司提出去越南、印度等地,但他们也意识到没有任何国家具备像中国一样的生产和市场条件。他们所说的“不能撤离中国的原因”的核心是生产与市场的合一。严格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吸引跨国公司最关键的因素仍是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及跨国公司对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期。
  美国褔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业的投资就是一个例证。在中国还仅是“世界工厂”时,这些跨国公司主要是在中国组装、生产,然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地,生产和市场是分开的。但如今的中国既是汽车生产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他们在中国生产、供应中国市场变得更加重要。
  当然,中国人对跨国公司是即爱又恨,欲迎还拒。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存量相当大,在五六千亿美元左右,如果按照10%的回报率,每年的收益就高达500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流失。从表面上看,这是跨国公司与国家产业安全的博弈,更深的层次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当前外资趋于强势而内资趋于弱势的局面正在国内形成,实际上对中国产业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因此,即使有部分跨国公司撤离中国,我们并不感到惋惜。跨国公司走与不走,我们也大可不必在意,“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谁也拦不住,是留是退,还是由市场决定好了。应该看到,部分跨国公司的撤离正反映出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过去那种依靠便宜地价、廉价劳力、优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这种变化使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跨国公司内部EMBA教材流入社会 2010-06-10
· 中国贸易顺差跨国公司贡献大 2010-04-21
· 百亿美元下注研发 跨国公司中国亢奋 2010-03-24
· 在华跨国公司打响人才争夺战 2010-03-12
· 不要掉进跨国公司圈套 2010-01-21
 
频道精选:
·测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