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价定律”看汇率决定
2010-05-24   作者:王东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王东京

    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中美两国这些年一直有争议。美方认为人民币币值严重被低估,于是指责中国政府干预了汇率;而中方则针锋相对,表示绝不会受外界压力而让步。两国政府的立场世人皆知,不多说;这里要说的是国内学界,有人主张人民币应升值,并上纲上线,批评政府压制升值是贱卖中国。而另一种观点相反,力主稳住汇率,认为人民币若大幅升值中国会有沉重的代价。
  从不隐讳我自己的看法,曾写过文章,也曾在多个场合直陈己见。我的观点,目前人民币币值宜守不宜升,至少不应大幅度升。我不同意说稳定人民币汇率就是贱卖中国,汇率问题复杂,并非贱卖贵卖那样简单。如果说中国贱卖商品不妥,那么美国让人民币升值是何道理?将心比心,作为消费者,谁都希望买到的商品物美价廉,可人民币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必涨价,美国政府明知如此,可为何还要逼人民币升值而让消费者多付钱呢?美国人不傻,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原因我不说读者也知道。
  年初奥巴马总统说,美国要做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美国要不要做第一是他们的事,旁人不用管,也管不着。但有一点要指出,美国想通过逼人民币升值来压制中国的出口,当然对中国不利,但这对美国未必就有好处。原因简单,东南亚国家的劳工成本比中国还低,相比起来,美国的劳工成本却明显要高出很多,这样,美国即便限制了中国产品的进口,但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产品照样会销往美国。看来美国此举的确是损人不利己,不明智。
  问题在于,中美汇率之争远未结束,今后还会争下去。为避免各执一词,我们不妨先回到理论层面,看看汇率到底该怎样定。其实,一战以前,汇率确定并不像现在这么麻烦,当时,各国货币都规定黄金含量,持有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两国货币的汇率,就是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叫做铸币平价。比如,1英镑含黄金113.0格令,1美元含黄金23.3格令,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就是4.9,因而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就是1∶4.9。当然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汇率也会有所波动,但由于有黄金作保证,汇率波动的幅度很小,故那时候的汇率称为固定汇率。
  到了一战期间,各国为应付军费开支,大量发行纸币,纸币含金量没法保证,也就不能兑换黄金,铸币平价随之土崩瓦解。待战争硝烟散尽,贸易重开,如何确定汇率呢?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提出购买力平价说,认为应根据各国货币的购买力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汇率。此说一出,备受推崇,各国政府按图索骥,重打锣鼓另开戏,纷纷重定汇率。
  我们知道,经济理论大都有假设前提,而购买力平价说的前提是,两国之间贸易自由,商品、劳务交流,不受关税、配额限制,即便有限制,双方外贸政策对等,没有相互歧视。同时,假设两国商品的运输成本也大致相同。依据以上前提,卡塞尔的推论是,同样货物无论在哪里销售,其价格必然相等。也可以这么理解,若世界上只有一种货币,那么在任何地方购买同质的商品,花费都应该一样。此推论被称为“一价定律”。
  当然,各国货币不可能相同,不过由“一价定律”可推出的含义是,两种货币汇率,则等于它们的购买力之比。比如一个同样的汉堡包,在美国卖1美元,而在日本卖150日元,那么就可认为,1美元相当于150日元的购买力,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150。如果一国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该货币就会对外等比例贬值;反之,购买力上升,货币则会相应升值。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汉堡包在日本售价上升为200日元,在美国仍卖1美元,那么日元贬值,美元兑日元的汇率降为1:200;反之,如果美国的汉堡包售价上涨到1.5美元,在日本仍为150日元,就说明日元升值,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变为1:100。
  以上推论,讲的是某一时点两国价格水平与汇率的关系,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与此对应,卡塞尔还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他认为,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刚好等于两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之差。比如英国物价一年上涨10%,而美国物价只上涨5%,那么,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英镑对美元会贬值5%。汇率变动刚好抵消英国通胀超过美国的5个百分点。这是说,汇率的涨跌,不能由哪国政府凭空决断,而应充分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而且与同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反比。
  明白了以上道理,让我们再来说中美汇率。首先,我选1998年的汇率做基期,为什么?因为当时亚洲发生了金融危机,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唯有人民币一枝独秀,没贬值。不是不可以贬,而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希望在亚太地区经济稳定中有所担当。所以当年朱镕基总理承诺,人民币三年不贬值,三年以后也不贬值。中国政府说到做到,没有食言,国际社会一片叫好。也正是基于此,故本文有理由把1998年的汇率作为基期汇率。
  设若如此,那么199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是多少呢?官方的数据是1∶8.27。再看另一组数据,即中美两国的消费物价:2004年至2009年,中国的CPI分别是3.9%、1.8%、1.5%、4.8%、5.9%、-0.7%;而同期美国CPI则为2.7%、3.4%、3.2%、2.8%、3.8%、-0.4%。虽两国CPI统计口径有别,不完全可比,但整体趋势,中国消费物价指数要高过美国,这是说,从“一价定律”看,人民币不应升值,可近几年美元兑人民币却在不断单边贬值,2006年是1∶7.9,而最近已贬到1∶6.94。奇怪的是,美国目前还得寸进尺,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何以如此?除了翻来覆去强调贸易逆差,我看美国也说不出什么别的理由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打汇率差价 赴欧买房迎良机 2010-07-13
· 6.7718!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2010-07-13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进步 2010-07-13
· 外汇局: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 2010-07-09
· 蒙代尔:五大货币之间汇率要相对固定 2010-06-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