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影响大 救助体系待完善
    2009-12-02    作者:本报记者 晏国政    来源:经济参考网

    11月9日至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雪天气席卷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之大、时间之长均为多年来罕见。据山西省农情部门16日最新统计,此次雪灾造成的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1亿元以上,另有50余万平方米畜禽棚圈倒塌,死亡畜禽70余万头(只)。
    目前,山西省的抗灾救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但一些受灾农户表示,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开展生产自救。有关人士认为,应当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市场共同作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暴雪天气导致农牧业受损严重

    据山西省气象部门介绍,9日8时至12日8时,全省降水量在4.7至66毫米之间,有15个县市过程降水量在20到30毫米之间,42个县市在30到40毫米之间,28个县在40毫米以上。
    尽管之前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降雪的信息,但这场降雪量和持续时间均属历史罕见的降雪过程,还是让众多种植户和养殖户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五府营村同创果蔬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50多家,共种有蔬菜、食用菌等大棚1万多间,共250多亩。合作社理事长李新冬说,此次降雪共使合作社60多栋、共70余亩大棚完全垮塌,涉及社员近70户,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300多万元。
    63岁的合作社成员郭开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家里的两个大棚生生被压塌了。大棚内的生菜、青菜、蘑菇等蔬菜都是在国庆节前后播种的,青菜已长到五、六十厘米高,马上就要上市。”
    五府营村同盛养鸭专业合作社共有7个养殖棚舍,10日晚上因暴雪积压,有2个1400平方米的棚舍倒塌,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80多万元。站在垮塌鸭棚前的合作社理事长刘果平说:“合作社的社员们两天两夜轮班倒,就是希望能抢救一些鸭子出来,但还是有1.7万只鸭子被压死。”
    除了太原市,山西省的晋中、运城等地的蔬菜、养殖等产业在此次暴雪天气中也受损严重。山西省农情部门16日10时的统计数据显示,雪灾已造成全省2万余个大棚和1.9万余个节能日光温室损坏,露地蔬菜受灾面积达21万多亩,因灾未收获的其他农作物面积近43万亩。

    资金不足渠道少 农户自救有困难

    农牧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打击的情况近年来在我国已是屡见不鲜,不仅给农户带来巨额损失,影响农民种养积极性,还会造成一定时期的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波动。在灾害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帮助农户恢复生产,对保护农民种养积极性、保障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暴雪对农牧业造成的影响,山西省政府连日来三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抗灾救灾工作。为减少群众受灾损失,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山西省政府已初步决定通过民政救济、财政补贴、银行放贷等途径,对受灾农民群众进行救助,具体的抗灾救灾方案已制订结束,即将下发。
    山西省农业厅13日也召开抗灾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并派出6个工作组分别到受灾较重的市、县进行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各市、县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救灾政策措施,成立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但一些受灾农户表示,限于资金、渠道等因素,目前开展生产自救尚存在困难。
    李新冬、刘果平等受灾农户说,当前农民恢复生产最缺的是资金。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市场的活跃,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农户一家就种有五、六个大棚,每个温室大棚仅设施方面的投入都在几万元。
    “为了筹措建设资金,这些农户不仅花光所有积蓄,还要向亲戚朋友和金融部门借款和贷款。遭受雪灾后,绝大多数农户缺乏恢复生产的资金。”刘果平说。
    一些受灾农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救灾渠道还比较少。刘果平说:“我们现在只能期盼着政府能给我们一些救灾补助,或者协调金融部门弄一些贴息贷款。”
    农业保险原本是一个较好的救灾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太小。记者近日采访了五、六户受灾农户,他们均表示没有加入农业保险。“不是保险公司没有这项业务,就是保险公司嫌农业风险高不愿意承保。我们找过几次之后,再没心思弄这事了。”李新冬说。
    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晋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玉柱说:“此次雪灾压垮了两栋牛圈,由于没有入保,全部得自己承担损失。一是以前没有这方面意识,投保额太大,合作社没有资金;二是保险公司也不积极。”

    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市场共同作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基层人士认为,政府作为众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在农业灾害发生后,应当发挥救助的主力军作用,其中,民政救助、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是三个主要途径。目前的问题是,这些救助方式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应当对这些救助方案进行细化,提出长久可行的可操作性救助方案,进而以文件的形势固定,上升为农业发展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除了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还应引入企业、市场化的救助理念。首先,进一步推广并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的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作用,分担政府救助压力。
    其次,建立农副产品生产风险基金,既可以发挥农业生产遭遇自然灾害后的救助作用,也可在农副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户生产出现亏损时给予农业生产者一定补偿。
    第三,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支撑体系,引导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部门开展农业灾害救助专项贷款业务,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杠杆作用。
    最后,通过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体系,采取财政补贴等手段,着力解决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风险过大等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的入保积极性,大范围推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相关稿件
· 山东蓬莱60余“气官”带动农业生产大变革 2009-12-01
· 黄河三角洲:绿色化品牌化成农业发展新亮点 2009-11-25
· 专家:用“价格杠杆”推农业“按需取水” 2009-11-25
· 古代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四大贡献 2009-11-23
· 农业部紧急部署促进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 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