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垃圾正在围城
    2009-06-04    本报记者:徐旭忠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违规倾倒的建筑渣土。

  重庆主城区周边的一处非法垃圾场,冒着热气,长时间堆积,可能会发生爆炸。

 

  像这样被随意倾倒的建筑废料,在重庆主城区附近随处可见。

  重庆主城区周边的一处非法垃圾场。新华社记者徐旭忠摄

    近年来,重庆市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设量增大,由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然而,由于此前没有规划建设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场,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法,再加上运输车辆不负责任地随处倾卸,致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无序,影响城市形象,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

    运渣车与执法者玩“猫捉老鼠”

    记者驱车行驶在重庆市郊部分地区,随处可见建筑垃圾,特别是在一些空地和偏僻的路段,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现象较为严重。在北部新区附近的赵母山风景区周边地区,分布着不少建筑垃圾收纳场。记者在一处建筑垃圾收纳场看到,这个垃圾收纳场建筑渣土堆积如山,场内散堆着大量塑料、废木材、包装纸等建筑废料,部分堆放垃圾的地方还冒着热气,散发出刺鼻气味。
    见到记者到来,现场的工作人员十分警惕。记者注意到,整个垃圾场内除了两三名收费的人外,没有任何管理设施,也没有清洗车辆轮胎设备。场内聚集了许多捡垃圾的村民,有时不等垃圾卸完,就争抢着捡垃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当地一名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建筑垃圾收纳场是非法的,执法部门来检查时,就停止倒垃圾,检查人员一走,又开始倒。
    重庆市环卫局副局长胡瑞茂介绍,重庆主城区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拆迁产生的建筑废料,二是基建工地开槽土石方。为规范建筑垃圾的处置,重庆市环卫部门在主城区附近指定了14个建筑垃圾收纳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用专业运渣车将垃圾运到消纳场堆放处理。然而,开发建设单位往往将建筑垃圾以一定的价钱承包给运输公司,而一些运输公司为降低运输成本,不愿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随意倾倒在路边、空地或河边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垃圾围城之势。胡瑞茂无奈地说,尽管环卫执法人员经常开展执法检查,但这些运渣车辆总是与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建筑垃圾填埋每年占地上千亩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未来几年,重庆将迎来建筑垃圾产生的高峰期。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主城都市圈面积达到5473平方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600万增至930万。规模庞大的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将使建筑垃圾的产量持续增加。加之,重庆市决定三年内拆除1000多万平方米的危旧房,这也将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据专家测算,每拆掉1平方米混凝土建筑,就会产生近一吨的建筑垃圾。2008年,重庆主城区建筑垃圾为12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重庆主城区建筑垃圾会达到1600万立方米。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晖表示,长期以来,建筑垃圾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稳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容易被忽视,因此处理方式多是简单堆放、填埋。事实上,建筑垃圾中含大量铅、镉、苯酝化合物以及石棉等有毒有害成分,简单堆放将会对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公害。
    罗晖介绍说,建筑垃圾的简单堆放处理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据测算,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土地1亩,重庆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要上千亩,处理20年来的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地数千亩。显然,这是现有的土地资源不能承受的。

    建筑垃圾亟待实现资源化利用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关专家认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若采用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和再利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垃圾80%以上是废混凝土、废砖、废砂浆等建筑材料,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成为建筑业的第二资源。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从而实现由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循环模式的转变。
    以重庆市2008年产生的12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为例,其中约328万立方米旧建筑拆除物可加以资源化综合利用。其主要用途为做成碎石用于道路材料;做成骨料用于再生混凝土和沥青;做成地砖、墙砖等用于建筑工程。这样,每年将会生产出约16亿块标准砖,350万吨地基骨料,将产出的砖和骨料卖出可达3.3亿元;每年可节省建筑垃圾堆入占地(深4米)1230亩,节省取土石材料525万吨。同时,每年还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约1360吨,二氧化碳约4.2万吨。每年总社会经济效益将超过30亿元。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产生的循环经济价值将更大。
    专家建议,要实现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促使其变废为宝。一是政府应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彻底改变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填埋的现状,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二是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建立规范科学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三是要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运用政策、价格、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四是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相关稿件
· 重庆:大件垃圾处理市场空间大但需政策扶持 2009-03-27
· 刘江龙委员:推进大件垃圾混合破碎技术装备应用 2009-03-08
· 我国首个垃圾焚烧国家标准在渝诞生 2009-03-02
· 比利时:垃圾分装和利用卓有成效 2009-02-06
· 一个电子垃圾村庄的灰色生存 200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