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些人用独秀论捧杀中国
    2010-06-22    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诸如“中国抢夺石油资源造成高油价”、“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加剧世界粮荒”、“中国大量出口威胁其他国家就业”等一系列莫须有指责竞相出炉,一些国家借此对中国挥舞保护主义大棒。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威胁论”略有平息,“中国独秀论”却又露出苗头。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中国是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应该承担起“更多重任”甚至“拯救世界”。
  客观地看,中国国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今非昔比,外界也已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重大问题离不开中国参与。然而,人们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同样对中国产生了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都指出,金融危机下,中国也面临许多严峻考验。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上亿贫困人口,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虽多,但平均到个人,依然是一个资本穷国。
  人们还应该看到,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取得了成绩,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此外,中国经济存在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缓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努力保持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是其真正的国际责任所在。
  其实,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巴西、印度的增长非常强劲。在发达国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也相对较好。某些西方政客和舆论却只拿中国“说事”,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压中国承担超出其能力的义务,并且挑拨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将矛盾引向中国。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氛围,还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的整体性复苏。
  在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合作应对危机是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推诿责任、转嫁矛盾,甚至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及其它国家的利益,只会瓦解国际社会为应对危机所构建的信任关系,最终让世界各国都陷入“囚徒困境”。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多次表示,愿与有关国家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而“中国独秀论”却会破坏国际社会的团结。
  如果说“中国威胁论”是“棒杀”中国,那么“中国独秀论”就有“捧杀”中国的嫌疑。当然,在多元的世界里存在各种杂音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主心骨”,既不能因外界的无端指责失去理性,也不要因别有用心的赞扬而忘乎所以。

  相关稿件
· “威胁论”升级 印度为何“害怕”中国设备 2009-09-04
· 政府企业三大错误观念引发"中国产品威胁论" 2007-12-28
· 李长江对国外"中国产品威胁论"予以正面回应 2007-08-28
· 马凯:中国“环境威胁论”缺乏事实依据 2007-06-05
· 挤干政治水分后看“食品威胁论” 200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