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动性引入实体经济
    2010-04-23    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用李清照的这句词形容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十分贴切。首季11.9%的增长率,即使还不能算“过热”,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了。但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威胁并没有远去,不得不提防“倒春寒”。这种形势下,中国对应对危机时所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有所调整。例如,年初以来央行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是,为了不让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夭折,为了向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又不能猛踩刹车,紧缩资金供应,让宏观经济政策出现根本性的逆转。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社会分配制度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不至于对一般生活必需品价格形成重大冲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能更快获利的资本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泡沫现象对现实居民生活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A的威胁可能已远远超过通胀,如果任其继续扩大,则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灾难性的长远影响。
  笔者认为,当前既需要保持适度宽松的流动性,以防止复苏夭折并为发展转型提供所需资金,又要防止资本市场泡沫进一步扩大,只能想办法把流动性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中符合发展转型方向的部门。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引导其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晓之以理”,而不是“诱之以利”。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中国还保留着大量国企,其首要目的不是给政府赚钱,而是维护整体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与中央宏观调控取向保持一致,是国企的应有之义。目前,央企主管部门已明令要求未获准以房地产业为主业的央企限期退出。笔者尚不了解各地方国有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在这方面的总体情况,但相信至少仍有一些非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地方国企还在房地产市场恋战。这需要继续对其晓以大义,同时也要设计更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惟GDP、惟利润是问。
  按中国现实国情,不论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公司名义,在成品房市场上以动辄数亿元的大手笔炒房的,应该多是经营民营企业的老板们。让这些炒房的资金撤出房产市场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让泡沫平静下来。而引导民企资金流向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诱之以利,为他们赚的钱找到一个既能保值增值,又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的出路。
  现在的中国民企毕竟发展时间还短,实力有限,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能量有余,可在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领域中创新和承担风险的本事不足。正如国资委的李主任对媒体所说的,在起步阶段,新领域并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但国有企业要去做,因为这是国家需要。
  如果国有企业把更多力量投入到风险较大的新兴产业,而在那些技术、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但仍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中减少股份,把更多投资机会让给民企,可以实现资金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或许善良的人会问,让国企投资不赚钱的领域,赚钱的生意都让给民企做,那就会造成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社会不是更加不公吗?其实未必。民企把赚来的钱用于扩大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更多财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缴纳更多税收,这比任由民企资金在资本市场游荡,更能让全体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关稿件
· 美国发出向实体经济回归信号 2010-04-15
· 杨子强:贷款投向趋优 真正支持实体经济 2010-03-10
· “去超化”主导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转变 2010-03-03
· 汇率之争背后是实体经济之争 2010-02-05
· 大项目牵动辽宁中长期贷款流向实体经济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