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中国经济共同转型
改版致读者
    2009-11-05    本报编辑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天,风雨兼程二十八载的《经济参考报》,以不同于往日的新面貌呈现在您面前:蓝色报头、瘦型报身、彩色印刷、大块文章、报网互动……是的,我们改版了,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具思想和决策参考价值的财经报道,为了顺应新媒体和媒体融合时代报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我们从改革开放的潮头走来。在激情燃烧的初创岁月,创业同仁们破思想籓篱,领风气之先,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经济建设交流信息、传播新知、探讨问题。报道因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饥渴而广受欢迎,言论因道出人们的心声而赢得共鸣。一些老读者至今还记得《经济参考报》“一条信息帮助滞销产品走俏”,“一条信息救活一个企业”的生动故事。
    作为共和国经济新闻传媒的“长子”,我们是幸运的。经济参考报在见证和记录国民经济翻两番奇迹的同时,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报纸之一。
    去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危机的警示和反危机的经验,使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感受到,加速转型——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与中国经济共命运的《经济参考报》同样如此。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以往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空间大、竞争者少。如今,财经新闻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媒体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使新闻信息传播呈现出实时化、海量化、互动化、多元化、多媒体化、无障碍化的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空前的挑战。
    环境在变,形势在变,我们不能不变。
    经济参考,重在参考。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决策的参考,是我们一贯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赋予参考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寓参考性于战略与前瞻之中;寓参考性于前沿与探索之中;寓参考性于思想与交锋之中;寓参考性于监督与批评之中;寓参考性于增进读者经济利益的信息服务之中。
    当今时代,电子信息“狂轰滥炸”。但我们相信,报纸有报纸的特点,报纸有报纸的优势,刊登在报纸上的具有思想内涵的深度财经报道在中高端读者中仍有巨大需求。为此,我们将借助新华社遍布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的优势,借助新华社内部参考报道的优势,加强深度报道,多刊登来自社会经济生活一线的记者调研;加强思想和观点报道,多报道权威经济学家和政策研究专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加强国际经济新闻报道,多发表纵览国际风云的专栏和特稿。当然,我们也将创造条件,加强网络版建设,加快新媒体开发,积极推进报网互动和媒体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日报纸改版,也是报社事业转型的启航。
    我们将与中国经济共同转型。
  相关稿件
· 建行“内贸通”系列产品支持外贸企业转型 2009-11-04
· 出口回暖接单忙 广东逾万港企转型升级滞缓 2009-11-04
· 电子商务:经济转型“新引擎” 2009-11-03
· 事业单位向法定机构转型面临什么问题 2009-10-29
· 迟福林:“十二五”改革应向消费大国转型 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