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保增长投资消费皆不可恃
年中经济评析之四
    2009-07-17    方烨 陈伟 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存在着难以持续强劲增长的不确定性,出口则即使有所回暖也难以再当重任,2010年后中国经济面临增长乏力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恐怕还是要靠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回暖,最大的功臣就是投资。通过4万亿的政府支出计划,公共投资在当前成了拉动GDP的火车头。然而,投资的增长很难长期保持如此快速的势头。原因有三:
    首先,即使不谈存在大量投资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股市、房地产等资本市场,从而导致政府投资效力下降的问题,仅谈政府扩大支出所带来的投资拉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明年夏天也有可能回落。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持此观点。他说,政府主导的约占总额25%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见顶,届时增速为同比60%左右,但此后一年内估计将明显降低至10%或以下,达到低谷。
    其次,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出,由于经济的反弹主要由政府扩大支出主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并未改善,所以当前民间投资仍不活跃。甚至由于政府所主导的企业投资的扩张,挤占了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未来一旦政府投资减弱,经济有可能随之二次探底。
    未来增速会放缓的可能还不止是投资,也包括一贯表现稳定的消费。未来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实际失业率提高,导致居民的收入没有明显加速上升。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未来消费增长可能乏力。他说,当前我国消费的快速增长来自于之前几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收入转化为消费,尤其是大件商品的消费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汽车产销量之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连续增长,是因为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往往产生于数年前,然后通过反复比较才最终决定购买。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就业压力增大,社保医疗教育等问题又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未来的居民消费能力存在着滑坡的可能。
    此外,当前商品房价格再次上扬,以及消费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也可能对居民消费起到抑制作用。
    展望两年后的趋势,投资、消费增长的后劲不足,但是进出口却有持续回暖的趋势。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进出口的回暖关键要看美国经济什么时候回升。根据一系列领先指标,当前发达国家衰退已经触底,而且目前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也正在上升,需求增加和市场份额上升的双重驱动,将带动出口呈现向好的趋势。
    再考虑到去年四季度我国进出口基数较低,预计从今年四季度起,我国进出口就可能会回归同比正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想重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能性微乎其微。张健华表示,2003年至2007年这轮上升周期中,净出口的平均增速约为25%,对我国GDP的贡献在2.5个百分点以上。由于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作用,全球经济增速会大大低于危机前水平,因此外需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从原来的2.5个百分点下降为至多1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本轮世界金融危机实际是科技创新耗尽导致的危机,中国救市措施长远来看需要通过科技的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增长点企业就没有新投资,没有新投资也就没有就业、没有收入。所以在新的增长点没有找到的时候,经济要想调头向上比较困难,可能存在较长的衰退期。”他说。
    那新的增长点是什么呢?李稻葵认为是“绿色革命”,也就是开发新能源技术,并将之应用于制造业。据他测算,如果新能源技术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替代落后的生产能力,那么“中国的工业产能粗算是GDP的2.5倍,如果换一半,10年完成,就能保证GDP每年增长10%以上。”
    除了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也可以是新的生产力。“积极的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这样说。
    不过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相关稿件
· 下半年在“保增长”中将更突出“调结构” 2009-07-17
· “弯道超车”保增长 2009-07-15
· 保增长离不开民间投资 2009-07-02
· “保增长”不应低估外需作用 2009-05-18
· 外需难再担当“保增长”重任 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