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来了,内地股民怎么玩?
2014-11-14    作者:记者 潘清 石莹/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经过了6个多月的漫长等待,沪港通终于进入“读秒”阶段。这也意味着内地股民可以直接到香港股市玩上一把啦。
  沪港通的官方名称叫做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沪港两地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对方股市的交易。沪港通分为沪股通和港股通两个方向,内地股民关注的焦点自然集中于港股通。
  不过,港股通可不是谁都能玩的。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要求,试点初期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管理指引》,也对此予以明确。
  对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个名词,内地投资者并不陌生。股指期货市场和融资融券业务都设置了类似的门槛。对于沪港两地股市而言,沪港通是全新的尝试,试点初期针对投资者资质提出一定的要求有其合理性。
  现在梳理一下参与港股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步骤:拥有沪市人民币普通股账户,准备好足够的资金,接受适当性条件核查(包括资产状况、知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和诚信状况等),与证券公司签署港股通交易委托协议。完成这些步骤后,港股通——走起。
  试点初期,港股通标的股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及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在沪市被列为风险警示板股票的A+H股的相应H股,不在港股通股票范围内。
  截至2014年7月,香港市场共有1711家上市公司,市值大约为25.5万亿港元。中资股份包含195只国企股、130只红筹股和526只民企股,合计市值占香港全市场的57.6%,成交额占比70.1%,占据主导地位。
  香港主板截至2014年7月底的1513家公司中,消费品制造业、房地产建筑和工业为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前三大行业;市值最高的前三大行业则分别为金融、房地产建筑和消费品制造业。
  在270多只港股通标的中,有不少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个股。能不能从中“淘金”,就看亲们能不能做足功课,把握时机啦。
  要玩港股,就必须对香港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及沪港通的一些特殊安排有详尽的了解。
  与内地股市当日买进的股票需等到第二天才能抛出不同,香港股市采用的是日内回转交易模式,俗称T+0。内地股市为个股设立了10%的涨跌幅限制(ST族股票为5%),这也与香港股市不同。
  额度控制机制是沪港通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试点初期沪股通和港股通的总额度分别为3000亿元和2500亿元,每日额度分别为130亿元和105亿元。
  对于港股通而言,当日额度在联交所开市前时段使用完毕的,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暂停接受该时段后续的买入申报,且在该时段结束前不再恢复,但仍然接受卖出申报。当日额度在联交所持续交易时段使用完毕的,停止接受当日后续的买入申报,但仍然接受卖出申报。在上述时段停止接受买入申报的,当日不再恢复,上交所另有规定的除外。
  还有一些细节不能不提。如买卖申报数量单位,每手港股所包含的数量由发行公司自行决定,而非如A股固定为100股。与香港股市基本交易机制不同,基于额度控制的原因,港股通交易中投资者不得修改订单,必须采用先撤单再申报的方式修改订单。
  此外,沪港两地交易日存在差异,仅有两地均为交易日且能够满足结算安排的交易,才是港股通交易日。圣诞前夕、元旦前夕或除夕日为港股通交易日的,仅有半天交易,且当日为非交收日。
  如今利用沪港通,在家门口炒港股变成了现实。不过,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义相等多位专家提醒,沪港两地市场存在诸多差异,许多内地市场的投资逻辑在香港市场可能并不适用,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时需关注多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市场联动的风险。与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不同,香港股市接轨国际市场,且外汇资金自由流动,海外资金的流动与港股价格之间表现出高度相关性,投资者在参与港股市场交易时面临全球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变动导致的系统风险,远比A股大得多。
  其次是股价波动的风险。港股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且不设涨跌幅限制,加之香港市场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种类相对丰富,港股通个股股价受到意外事件驱动影响而表现出的股价波动幅度,可能相对A股更为剧烈,投资者持仓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第三是交易成本的风险。目前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除因股票交易发生的佣金、交易征费、交易费、交易系统费、印花税、过户费等税费外,在不进行交易时也可能要继续缴纳证券组合费等项费用。如果亲们仅仅贪图T+0带来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而频繁交易,交易成本一定要好好算一算。
  第四是个股流动性风险。与A股市场中小市值股票更受宠不同,部分中小市值港股成交量相对较少,流动性较为缺乏,极有可能出现少量抛盘即导致股价大幅下行的情况。如果亲们重仓持有此类股票,可要小心哦。
  另外,A股市场多年来形成的“炒差、炒短、炒题材”的投资逻辑和习惯,在香港股市可行不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沪港通17日开闸 或撬动万亿元资本
· 沪港通启动A股市场“估值革命”
· 央行、证监会发布沪港通资金账户管理规范
· 沪港通下周一开通 促进资本市场深度开放
· 姚刚:沪港通准备工作已到最后阶段
 
频道精选:
· 【思想】“交警罚款任务表”中的荒诞与真相 2013-06-14
· 【读书】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2014-11-13
· 【财智】甩开“迷你”鸡肋 基金退出机制将常态化 2014-11-07
· 【深度】贪官曹鉴燎生财术:帮开发商低价拿地坐等升值 2014-11-1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