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改写汽车产业竞争版图
2014-07-03   作者: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日,车联网成为整个产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丰田、福特、沃尔沃等汽车企业纷纷联合外部资源加大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欲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苹果、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积极进行车联网技术开发,集合各路“玩家”的车联网博弈逐渐拉开序幕。从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上看,正如微信等互联网通讯产品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一样,车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写汽车产业的传统发展规则,将整个产业带入全新的数据控制时代。

  智能汽车的本质属性是通讯

  自诞生以来,汽车一直作为人类的代步工具而存在,它的出现让人类驾驭了距离,并决定了其代替人类行走的社会职能。然而随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并走向普及,整个汽车行业迎来了彻底性变革:在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将逐渐摆脱手动驾驶的状态,用户只要输入目的地便可自动载客前往。也就是说,智能汽车的诞生与发展本质上是一场解放运动,不仅以自动驾驶的方式彻底将人解放出来,更是颠覆了汽车本身的存在状态。
  在传统时代,汽车就是孤立的硬件设备,而且只是接收行为命令的设备,它本身不能与人实现有效“通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人利用了汽车,但本质上却是汽车“驾驭”了人,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人无法对汽车硬件进行改变。而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汽车的出现应该说是彻底颠覆了此前汽车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让汽车真正可以“主动”服务于人,这显然是对硬件与人的存在关系的一种颠覆。
  当具有智慧的汽车被连接起来后,汽车的存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其从由发动机和车轮组成的盒子变成了通讯端,这样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其他智能终端都能够交互,这些分散的节点相互通讯,其结果就是汽车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自主分析并提前规划行动路线,这显然颠覆了汽车存在的根本状态,从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变为可通讯的智慧端。

  汽车产业的未来在大数据

  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思维是一种简单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这一逻辑下推动企业发展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于无数个智慧个体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效应,而这种网络的价值则体现在无时不在的通讯上。无论是物联网还是车联网,其本质都是依附各种设备间数据的相互连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在数据的相互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品或产业的颠覆。
  按照这一逻辑,汽车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将从基础的产能及成本控制能力转变为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控制能力上,企业收集和处理整合数据的能力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具体来讲,车联网可以根据系统数据来研究拥堵问题,根据紧急刹车和超速情况分析车主驾驶行为与车辆故障、交通事故出险率的相关性,并籍此给车主提供更精准的使用建议。另外,地理位置信息、娱乐信息、车主社交信息等也将延伸汽车产业发展的边界,汽车产业智能化带来的数据潜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对高度硬件化的汽车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巨大挑战,这意味着单纯的硬件消费时代已经过去,信息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抢占数据信息份额的高点成为汽车面临的重要课题。

  车企亟须创新平台化思维

  智能汽车特别是车联网的出现宣告了“人为物役”的结束和“物为人役”的开始。车联网真正让汽车从人类的工具变成“玩具”,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为驾驶者创造极致的体验才能获得市场青睐。
  事实上,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并不是一场产品运动,而是一场模式革命,这一变革在本质上是要体现整个产业的互联网发展思维。互联网思维的关键就在于开放,而开放的对象包括用户、研发者、供应商等产业链所有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汽车企业从此前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思维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思维,围绕需求进行产品研发,这才是智能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最大颠覆。
  在车联网时代,汽车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从综合规模、成本控制等维度进行创新,更重要的能够搭建起涵盖各方资源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平台与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创新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无法适应这一规则变革的企业或将失去市场竞争的先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车联网市场鏖战 2014-07-03
· 车联网项目被列为重大专项 一期拨款或达百亿(附股) 2014-02-17
· 车联网技术助推福田汽车转型升级 2013-06-13
· 智能交通与车联网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3-05-21
· 奇瑞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 2011-12-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