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股权吸引力调查:出走大佬能否回归
2014-06-23   作者:陆慧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如何突破基金行业发展的瓶颈期,监管层最近给出了股权松绑的良方。从放开5%以下股权变更审批,到国务院作出关于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条件的批复,再到近期证监会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11条”),明确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等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日渐明朗。
  新形势下,自然人控股开闸。是否能改变此前公募人士转投私募的趋势?而针对“创新11条”中对基金自然人大股东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可能只有产业资本愿意介入。

  明确鼓励专业人士设立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 “创新11条”,在针对放宽行业准入机制上,明确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请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此次监管层在公募基金自然人大股东上的表态,并非全新提法。上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称,“这次是明确鼓励专业人士设立基金公司。不过,在资格认定上,早在去年12月,国务院已对此作出规定,监管层觉得这已足够,并不需要另行规定。”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不仅细化了基金公司法人股东资格,也首次明确自然人大股东的条件。
  其中,“基金公司主要股东为自然人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非主要股东为自然人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5年以上。”
  虽然老版的 《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并未对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之外的股东条件作出规定,但2004年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八条则明确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必须为公司。
  随后的新基金法中,要求基金公司主要股东应当具有经营金融业务或者管理金融机构的良好业绩、良好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资产规模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
  “之前是有序实施,现在则为明确鼓励,基金创新指导意见振奋人心。”有北京某基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私募人士:目前谈回归意义不大

  公募基金的“奔私风”在2014年有愈演愈烈之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基金经理离任的基金多达247只,创同期历史最高,而去年全年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也不过342只。截至今年6月21日,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已达104人,接近去年全年离职人数138人的水平。
  6月13日,海富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离职,又添增了投资总监离职案例。截至目前,已有6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宣布离职。其中不乏汇丰晋信基金原投资总监林彤彤、兴业全球投资总监王晓明、南方基金邱国鹭、信诚基金黄小坚等业界知名人士。
  阳光私募依旧是众多公募人士离职后选择的去向。如原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离职之后,在中国人寿资产“小驻”5个月,于2013年7月携手红杉资本创立上海弘尚资产;原财通基金总经理升成立上海同向投资。
  此外,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刘文动成立华夏未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其投研团队里,华夏基金前众多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现身其中,华夏未来资产现任投资总监巩怀志此前曾是华夏基金投委会委员、投资副总监,衍生品总监原是华夏基金委托投资部总监,研究总监则为原华夏基金行业研究主管,只有风控总监来自另一家公募基金—鹏华基金。
  股权问题历来是影响公募基金人士出走创业的一大原因,此次公募基金股权投资门槛降低,是否能扭转公募人士出走私募的趋势,更进一步说,是否能引发私募人士回归公募行业?
  一位近期前往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知名投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辞职创业无非是为了解决股权的问题。不过,即使公募基金允许自然人担任大股东,可能存在的“玻璃门”仍让他颇为谨慎。
  “这一过程很多事情仍无法预计。”上述人士表示,“自然人担任大股东,毕竟还需要资格审批,包括私募基金可以从事公募业务,这一提法早已获得肯定,但现在看来整个进展非常缓慢。”
  公募基金目前盈利前景不明,也是他考虑是否涉足这一领域的另一因素。“银行渠道太强势,公募基金整个生态环境还没有恢复,现在并不是进入的好时机。”上述原公募基金知名投资人士表示,也不排除公募基金运营成本降低之后,未来值得一试。现在谈回归不回归,意义并不如之前那么大。随着资产管理行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公私募以及券商、信托之间的牌照区别早已不再明显。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什么都要自己费心。”还是看好公募基金专业化分工对私募基金人士的吸引力。

  公募人士:更愿意以团队身份持股

  多方权衡之后,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觉得基金公司股权的吸引力并不算大。“若是成立私募基金,可以身兼董事长、首席投资官,也可以自己投资。”该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三年抓住一波行情并不难达到。”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严密监管,即使只作为大股东出现,也会觉得比较头疼。
  公募与私募的两相比较,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他更看好基金公司投研团队集体持股的方式。“不过,这也要看基金公司股权以何种价格转让给投研部门,基金公司目前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若是转让价格过高,投资回本期过长,那也非常难熬。”
  一位已持有基金公司股权的基金高管,在谈及是否愿意成为基金公司大股东时表示,大股东需要的出资门槛以及行业盈利前景不明,是其需要考虑的两大因素。“基金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需要1亿元,即使只控股51%,这也需要一笔不少的钱,此外,国务院批复文件中还对基金公司自然人大股东的从业年限,提出了要求。”
  “更愿意以团队的身份持股。”上述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若是成为大股东,目前可能只有明确具有某种优势的产业资本愿意介入。”
  近期发生的资本入股基金公司案例也证实了上述基金公司高管的逻辑。阿里巴巴入主天弘,是携互联网渠道优势而来;而一位接近利得财富人士谈及公司洽购纽银梅隆西部基金股权时,也提及了自身的渠道优势;同时也指出,长期看好资本市场,现在入股公募基金,能获得不错的价格。
  对于自然人出手公募基金的设想,多位业内人士称,能达到自然人大股东门槛的从业人员并不算多,可能少数基金公司总经理愿意尝试,或者史玉柱、马云这类有实力的产业资本拥有人出于完善产业链的考虑而介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打新开幕碰上业绩中考 基金公司辞退拖后腿基金经理 2014-06-20
· 三家基金公司股权被变卖 基金牌照快速贬值 2014-06-13
· 逾四成基金公司股东名单匿信托身影 2014-06-06
· 12家基金公司今年满“10岁” 规模相差81倍 2014-06-05
· 雇员因老鼠仓获罪基金公司没有责任吗? 2014-06-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