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屡禁不绝公司是否应当担责
2014-05-27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字号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则“证监会稽查部门排查出涉及40多个嫌疑人的黑名单即将收网”的消息在微博和微信圈上流传。在此之前就有消息称,从春节前就开始的这场金融资管行业捕鼠风暴中,已有近50人遭调查。
  “近日老鼠仓传闻同时在基金公司密集的京、沪、深三地发酵,如果传闻中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和个人涉嫌内幕交易一事确认,对基金行业品牌和声誉的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一位基金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也将是继14年前“基金黑幕”之后,行业面临的又一次危机。
  在业内看来,自去年底“马乐案”东窗事发至今,据不完全统计,被调查或传闻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已多达数十位。随着证监会引进稽查大数据系统,重拳打击基金老鼠仓力度正在强化。

  大数据发威
  “捕鼠”行动持续升级

  5月9日,证监会通报了三起资管行业老鼠仓案件,涉及3家基金公司的两名基金经理,平安资管旗下一位投资经理亦在通报之列。证监会还同时宣布自2013年以来,证监会共受理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线索38件,且已陆续启动调查工作。
  事实上,从2013年起,查处老鼠仓行动就搅动了整个基金行业。今年来,已有超过8名基金从业人员爆出老鼠仓,这样的数量无疑远远超过往年。
  根据证监会的通报,上述38起案件性质恶劣,涉案人员范围扩大,呈现链条化;涉案金额巨大,涉及机构数量较多。近期调查的最大涉案金额为10多亿元,最小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涉及基金公司10余家,部分案件要移送公安机关。可以说,证监会大规模的“捕鼠”力度前所未有。更有消息称,上海成为了老鼠仓的高发地带,有半数上海基金公司卷入。
  “这一次打击老鼠仓的背景不同,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能发现很多交易上的蹊跷,为监管部门查处老鼠仓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在上述基金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波扑杀老鼠仓不再是搞运动,以后将成为一个常规的稽查项目。据介绍,通常老鼠仓被发现端倪主要是依靠交易所数据筛查所发现的异常账户报告和公民举报。而随着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打击力度升级是必然。然而,好戏还在后头。“相对于券商资管、券商保代、保险(放心保)资管、私募、信托来说,基金监管还算是相对透明的,后者水更深,估计抓到的才是真正的硕鼠。”上述人士说。

  屡禁不绝
  基金公司是否应当担责

  监管层打击“老鼠仓”,是实现市场“三公”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业“硕鼠”不断,既与个别基金经理职业道德缺失有关,也与部分公司内控系统存在缺陷、制度层面设计尚存不足有关。
  自从2008年基金老鼠仓开出首张罚单以来,尽管监管层不断严打,2009年老鼠仓行为被列入刑法,长城基金(博客,微博)原基金经理韩刚成为首个因老鼠仓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基金从业人员,而“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典以及被判4年有期徒刑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案依然也未震慑后来者,更多的基金经理前仆后继堕入法网。
  2012年,为了疏堵结合防治老鼠仓,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放行基金从业人员炒股。处罚力度在不断加大,行业从业环境也在改善,但基金业依然鼠患丛生,有业内人士把矛头直指基金公司。“监管层处罚的18起基金业老鼠仓案件,至今无一家基金公司公开表示对老鼠仓事件承担责任,无基金公司对持有人致歉,甚至也没有哪家基金公司向"老鼠们"追究责任。”有业内专家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对于基金经理的老鼠仓行为,基金公司无法推卸责任。以基金经理钟小倩为例,其操作手段非常初级,大部分交易使用自己的账户、用自己手机下单、购买时间同步甚至是晚于本家基金。基金经理上班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她是如何用自己手机下单的?基金从业人员炒股要进行报备,那么她所属公司是否对她实施了监管?另一方面,我国有关监管层对基金公司太过宽容,使得基金公司没有动力清缴老鼠仓。
  “估计春节后那些涉及老鼠仓的基金经理们就该离职了,”去年年底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其看来,近年来陆续被曝光的老鼠仓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一旦基金公司发现有员工被调查,不是劝退开除,就是动用力量阻止调查。”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对于那些离职的基金经理,即便“新东家”知道也不会拆穿,而“老东家”更是极力掩盖事实。资料显示,在钟小婧之后,海富通基金多名卷入“老鼠仓”传闻的基金经理先后选择离职。
  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法中对于违法问题的处罚都有明确的规定,基金公司之所以能免责,关键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实际执行问题。证监会近期也明确表示,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资产管理行业及相关公司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疏漏。

  加大处罚力度
  整治“老鼠”须用重典

  品牌和声誉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赖以生存的基础。老鼠仓案的一再频发,无疑是对公众信任底线的挑战,不仅使涉案基金公司品牌声誉以及股权价值大幅折损,更给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再这样下去,整个行业就完了。”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老鼠仓案件频繁曝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投资者可能会误认为,整个行业都是“老鼠”。
  “出现这样的状况,根源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业内专家表示,针对基金行业监管最核心的办法,还应是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通过严刑峻法来提高“老鼠”的违法成本,才能有效制止歪风蔓延。比如,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基金“老鼠仓”案—马乐案,该案累计成交金额高达10.5亿元,涉及76只股票,非法获利高达1883万元,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范畴。但马乐在一审中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追缴违法所得1883万元,并处罚金1884万元。这样的判罚也引起了外界关于“判决过轻”的质疑。
  “制度设计尚存不足之处。有的公募基金经理被禁入了就去做私募了,名气反而更大了。”专家表示,老鼠仓案如果只注重惩戒基金经理,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鼠仓丑闻频曝,暴露出多方面的管理漏洞。对违法者严惩不贷的同时,必须铲除老鼠仓生存的土壤和温床。同时,改变基金公司无需为“老鼠仓”担责的状况,让其付出连带责任,将促使基金公司加强内控制度。“每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背后,都是众多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切身利益。将基金经理的诚信行为纳入到社会诚信体系中加以重点监管是非常必要。”在专家看来,老鼠仓追责体系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只有从体制和机制上增强基金管理公司对老鼠仓事件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从源头上加以防范。而在监管方面,也应该重典治乱、责任到人、标本兼治,提高对老鼠仓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大民事赔偿责任,引进公益诉讼,引入惩罚性赔偿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老鼠仓”亏损凸显A股回报窘境 2014-05-12
· 证监会通报三起涉嫌老鼠仓案:共获利近2000万 2014-05-09
· 老鼠仓亏损折射市况之劣 2014-05-09
· “老鼠仓”亏8万元 汇丰晋信钟小婧被罚20万元 2014-05-09
· 中邮基金前冠军经理或涉老鼠仓 2014-03-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