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宝分流规模年化收益6%
银行资管150天沙场点兵
2014-03-24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2013年10月,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下称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下称工具)开始试点发行,目前正在趋于常态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试点银行扩容至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浦发、招商、兴业、渤海银行、北京银行共13家,中信银行最终未参与其中。此外,中行由于内部调整暂未发行计划和工具,建行仅发行了工具。
  与此同时,多位银行资管部门人士介绍,今年春节过后,各银行开始自主发行资管计划,并纳入到某一产品体系中日常化管理,只有投资工具时才需要向监管层报备。资管计划有开放型、净值型的硬性要求,监管层意在鼓励银行理财探索基金化。
  工具也由最初两批的集中发行、每家银行控制5亿-10亿元额度,转向银行根据需要自主发行,不过需要监管层报批。
  那么,计划和工具试点已近半年,在利率、汇率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抢钱”的背景下,表现究竟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得的数据初略计算,银行资管计划折合年化收益率在5.5%-6.5%不等,平均约为6.02%。
  这意味着各家银行资管计划的投资策略出现了分化,资管能力也开始体现。比如,对于余额宝等大量配置的协议存款,部分计划只是微量配置以应付短期流动性管理,而部分计划则配置30%以上的协议存款以博取高收益。
  对于工具,虽然是由“非标”标准化而来,但是定价趋于市场化,票面利率一度在5.5%-7%波动。
  另外,对于试点是否会进一步扩容,据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称,监管层的想法是银行理财分级持牌,会逐步扩大试点,但不会所有银行都能参与,需要银行本身有一定的主动管理能力。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获得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业务试点操作细则》,工具的发起管理人只能是商业银行,且实收资本不低于100亿元,而几乎所有城商行目前都达不到这一标准。

  拆解“收益率”

  部分资管计划净值波动较大,部分产品某段时间内甚至出现亏损。业内人士认为,收益波动、分化与所投资的资产有关系,这也真正体现了各家银行的资管能力,投资者购买时可以“用脚投票”。
  由于各家银行网站披露的信息很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辗转从多个渠道仅获得近30款理财管理计划产品资料。通过简单的将净值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平均约为6.02%。
  记者注意到,不同银行的资管计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益分化和净值波动。其中,光大颐享阳光A、B养老理财产品收益最靠前,其2013年11月-2014年2月月度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09%、6.12%、6.26%、6.86%和6.09%、6.20%、6.17%、6.73%,不仅持续保持在6%以上,且呈现收益提高趋势。
  相反,工行2013年第1期多享优势系列理财产品A款ZHDY01、B款ZHDY02成立于2013年10月21日、28日,截至今年3月10日,累积净值为1.0206、1.0198,粗略折合成年化收益率仅为5.41%、5.48%。不过,工行的管理费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按产品说明书,销售费0.4%、托管费0.1%、管理费0.60%,总计高达1.1%。
  同时,部分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如平安月开放2013年1期理财管理计划,最近四个运作周期内的折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20%、6.00%、5.20%、6.25%。
  甚至,部分银行资管计划在某段时间内还出现亏损。例如,工行多享优势C款在2014年3月3日、3月17日的累计净值分别为1.0107、1.0100,小幅下滑。
  一位股份行资管计划高级投资经理介绍,收益波动、分化与所投资的资产有关系,这也真正体现了各家银行的资管能力,投资者购买时可以“用脚投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家银行资管计划产品,从投向上看,这些产品主要有两类,即以投资债券或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为主。
  例如,北京银行2013年第1期京华远见理财管理计划成立时总规模9.98亿元,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现金和存款等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为75.79%、16.84%、7.37%。其他银行资管计划对这三类资产,也基本保持7:2:1的配置比例。
  而兴业银行万利宝理财管理计划第一期第1、2款和第二期第1、2款,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配置比例都在50%以上,最高达94%。
  此外,各银行资管计划还采取了不同的投资策略,以期博取更高收益,也加剧了计划的收益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4家银行资管部门人士了解到,计划的折合年化收益率也是在5.5%-6.5%之间,平均在6%左右。 余额宝们“分流”明显
  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一般在月底到期,实际上没有太多剩余资金,也难有太多新增资金去配置较短期限的协议存款,而余额宝们是每天滚动发行,有大量新增资金可以去新配置协议存款。
  201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转入熊市,以及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的风生水起,堪称银行资管能力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首先,债券市场转熊带来了冲击,而各银行资管计划应对措施并不完全相同。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光大稳健一号理财管理计划2013年第四季度投资报告》显示,回望债券市场这一年发生的颠覆性变化,该产品抓住了年初的市场上涨机会,保持了较高的仓位,在5-6月间获利了结,锁定了部分收益。然而,下半年行情中,一轮超预期的熊市突袭对该产品乃至整个市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在随后的投资策略制定中,光大稳健一号增加了短期融资券的比例,提高了期限适中,但有流动性补偿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PPN)、资产支持证券(ABS/ABN)的持仓,并减持部分期限长的信用债,保持了2013年净值增长6.04%。
  不同的是,光大颐享阳光A、B则增加了对另类投资资产的配置,比如在2014年1月下旬,将不超过净值产5%的资金投资到了灵活配置型产品,其中一款灵活配置型产品中签1只新股网下申购,单位净值上涨约1.5%,对于组合形成了一定贡献。
  其次,对于余额宝们大量配置的协议存款,不同银行资管计划配置比例和目的差别较大。
  据上述投资经理介绍,对现金、协议存款、货币基金等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保持在3%左右,主要是出于短期流动性考虑,应对可能的投资人赎回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银行理财主要以配置为主,精力多放在期限较长的债券上,以1-2年期债券配置为主,交易的部分比较少。同时,银行理财投资的资产一般在月底到期,实际上没有太多剩余资金,也难有太多新增资金去配置较短期限的协议存款,而余额宝们是每天滚动发行,有大量新增资金可以去新配置协议存款。
  相反,平安月开放1期理财管理计划的最新月度报告(截至3月10日)显示,该计划对短期存款的配置比例高达36.90%。
  不管是否配置协议存款,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对银行资管计划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分流。
  另一家规模靠前的股份行资管计划投资经理称,“2013年下半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速度加快,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和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率持续提高,对产品规模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分流效应,持续的赎回压力不利于我们组合仓位的调整,投资组合账面留存的大量现金类资产由于产品份额赎回的原因而被兑付。”
  以北京银行2013年第1期京华远见理财管理计划为例,2013年10月成立初规模为11.87亿元,而到了2014年2月底却大幅缩水至6.84亿元,规模几乎被腰斩。
  不过,上述投资经理表示,随着资金面紧张局势趋缓,总体而言,受到投资标的收益率的制约,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无法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其将逐步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属性,银行资管计划的优势会进一步凸现。

  工具由额度控制改为报批

  利率波动加之试点初期流动性不足,也加剧了银行资管计划的净值波动,少数银行觉得有风险,发行资管计划趋缓。不过,这并未阻挡各家银行发行工具的热情。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据工具发行的第三方人士介绍,2013年10月和12月,十多家银行共集中发行了两批工具,期限以1-2年期为主,各家银行的额度在5亿-10亿元不等。发行过程类似于短票、中融,但是发行效率相对更高。
  在融资主体的选择上,监管层有“窗口指导”,希望支持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主要对应以往“非标”的融资主体。试点初期主要以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国企为主,收益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有流动性溢价,第一批发行的票面利率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约6.3%。
  按照规定,一家银行的所有资管计划,不能持有超过某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总份额的80%,加之工具引入了评级制度和双边报价机制,定价更加趋于市场化,当然利率也就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而以往“非标”都是银行自己发行,并没有市场化的判断标准。
  “工具的定价比较市场化,会相对非标高一点,利率也随行就市波动。”某股份行资管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工具的一年期投资收益在6.5%左右,主要是因为春节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未明显下调,如果工具收益率太低,就不会有银行愿意购买。
  工具利率变动也造成了银行资管计划净值的波动。
  上述资管部门负责人指出,第一批工具的票面利率有的在5.5%左右,而第二批由于是在年底发行,发行价格飙升到6.8%左右,这对投资了第一批工具的资管计划来说,就有浮亏。7%以上的发行成本,也使得当时很多企业主动放弃了工具的发行。
  工具的实际波动可通过一组数据体现。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北京银行京华尊享第4期理财管理计划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4年1月22日,募集金额3.63亿元,全部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在1月26日、2月9日、3月9日对应的投资人实际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9%、5.68%、6.05%。
  利率波动加之试点初期流动性不足,也加剧了银行资管计划的净值波动,少数银行觉得有风险,发行资管计划趋缓。
  不过,这并未阻挡各家银行发行工具的热情。
  上述资管部门负责人称,工具能将“非标”标准化,各家银行还是有很大积极性的。同时,目前同业市场、债券市场的价格都相对下降了,也就是说标准化的资产已经没啥可投的了,工具这个时候就会成为大家比较好的选择。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资管部人士处证实,工具在试点两批集中发行后,从今年春节以来,开始转为向银监会报批即可,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报批工具,开始趋近常规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银行资管对券商冲击有限 银证合作应做好对接 2013-11-22
· 银行资管试水规模百亿 2013-11-18
·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壮大银行资管市场 2013-11-01
· 银行资管开闸 券商降低门槛迎敌 2013-10-30
· 银行资管计划去通道化 觊觎超额留存转型不彻底 2013-10-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