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银行理财品收益被隐瞒 巨亏事件实际更多
2014-01-15   作者:  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
【字号

    去年银行理财产品风景独好,走出了一波火热行情。不过,节节走高的预期收益率和不断扩张的规模,难掩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透明的现象。昨日,记者通过同花顺金融数据终端查询到,去年有23782款理财产品缺乏收益资料,市场占比高达45.92%。
  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对收益表现较差的产品到期信息隐藏,公布到期信息的产品一般都是收益较好的产品,造成某些机构结构性产品收益稳健的误导。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与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

  高于预期收益产品占比不足1%

  随着2013年资金利率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预期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上。许多市民在挑选理财产品时,将产品说明中标注的“收益率”当作最重要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却常常忽略了“收益率”前面的“预期”二字。
  事实上,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最高预期的仅有141款,占市场份额的0.27%;实际上收益率等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有27863款,占市场份额的53.6%。
  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出现实际收益率小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然而,这并非代表现实中没有小于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因不少银行选择对外隐瞒实际收益率情况。同花顺iFinD显示,有高达23782款银行理财产品缺少收益资料,占市场份额的45.92%,难以确定实际收益率是否达到预期。
  “近年来,部分银行对收益表现较差的产品到期信息隐藏,公布到期信息的产品一般都是收益较好的产品,造成某些机构结构性产品收益稳健的误导。”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研报指出。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最近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超过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下一步应在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方面加强监管。

  实际巨亏事件远比公布的多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近日发布的《部分结构性产品亏损现象依旧,投资者需谨慎选择》研报显示,在2974款产品中,有86.17%的产品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仅有13.60%的产品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从绝对收益看,统计期间内仅有数款产品为零收益,没有负收益产品。
  然而,该研报表示,这并不能说明结构性产品风险明显减小,首先,部分银行对收益表现较差的产品到期信息隐藏,公布到期信息的产品一般都是收益较好的产品。实际上未达预期收益或者巨亏事件远远比市场公布的多。如某外资银行面临的不当销售结构性产品诉讼一直都有—其诉讼的触发事件都是产品巨额亏损,产品的亏损情况被投资者通过媒体爆出,但是该银行却几乎从未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其网站上公布这些情况。而对其到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特别是提前终止到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则按时披露,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银率网分析师指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和预期收益率双双走高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银行的产品风险也在悄然走高,一些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刻意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同时又夸大理财产品收益率,多次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等现象,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建议,投资者最好对标的市场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产品,避免盲目投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揽储大战助推银行理财品收益攀升 2012-12-03
· 银行理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将超4% 2012-12-03
· 银行理财品暗地输血地方融资平台 2012-11-28
· 10月银行理财品预期收益率“短”降“长”升 2012-10-23
· 银行理财品开始"养老" 把握长期性和稳健性 2012-10-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