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成本国产影片票房飘红
成新“赢点”
2013-12-03   作者:记者 赵婉微 杨一苗 于瑶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自去年底以来,我国一批中小成本国产影片票房收入连续飘红,不断创造5亿元以上的高票房。一些电影界人士、专家认为,中小成本电影在目前我国一些行业经济低迷状况下“逆势上扬”,表明文化体制改革让电影产业的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在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电影等文化产品只要找准市场定位,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就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批中小成本电影获得市场认可

    “过去大家看一部电影是‘张艺谋’,再看一部是‘冯小刚’,因为可以选择的国产影片太少。现在大家不再追求大导演,乌尔善、滕华涛等一批导演名气都不大,但却创造了高票房,这意味着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说。

    2011年,投资仅几百万元的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创下了3.5亿元的票房纪录。随后《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一批成本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电影佳作频出。这些影片吸引着大量年轻人重回影院,并通过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关注国产电影。

    业内人士认为,观众对中小成本电影的认可和选择,意味着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好的市场机遇期。近10年间,动辄投资上亿元,大场面名演员不断推高电影制作成本,加之宣传发行费用高昂,追高求大的不良风气既限制了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又造成观众审美疲劳,而且阻碍了新导演和演员的成长。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中小成本影片崛起说明整个社会对待电影正趋于理性成熟,更加有品位有自信。一方面,由于总投资比较低,投资方敢尝试新的风格,作为导演也能够尝试多种类型,创作积极性高。中小成本影片就像中国电影高端生产力的孵化器,在这里能“孵化”出电影之才、电影之胆,以赢得更大成功。另一方面,这些电影成本虽小,内容却不浅薄,观众青睐贴近生活的题材,能够引起共鸣。

    国产电影市场进入细分时代

  我国电影在多年的积累后,市场发育逐渐走向成熟。与过去靠大明星不同,国产电影市场今天的火热,凭借的是丰富的题材、新颖的角度和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塑造。在中小成本电影的挑战下,“大片”已不再是当下的主流,电影进入细分市场的时代。

    一是观众的成熟给中国导演们带来了创新的信心。在厌倦了十余年国产电影的宏大场面和打打杀杀之后,普通观众开始欣赏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文艺片。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致青春》这类探索青春电影小成本模式制作的成功,让大家意识到观众成熟了,而市场的成熟给了更多年轻导演拍片的机会和信心。如今,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意的电影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致青春》导演赵薇说,现实题材电影的好处是成本投资较低,投资方压力不大,因此敢尝试新风格、启用新导演。而观众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贴近自己的生活故事,看完电影除了开心之外还有思考,这有利于观众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

    二是导演重视观众喜好,不再是“个人化”表达。当“大片”和“大腕”都不能撬动票房时,导演必须放下身段,切实根据观众的喜好进行艺术创造,而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一些所谓名导演大制作影片票房的失利,也证明了导演“个人化”时代已经过去。近年来成功的国产商业片,几乎都是靠重视观众的需求而获得成功。

    导演陈可辛说,在拍摄《中国合伙人》时,先后组织过几十次试映,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修改剧本,力求让大多数观众喜欢。国家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毛羽说,以前一些大导演拍电影,并不考虑与观众沟通,更没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热衷表现自己的“独一无二”。而年轻导演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努力寻找市场文化产品的消费点。

    三是在新媒体时代,立体化营销模式带来票房惊喜。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刘海波说:“社交媒体的营销会形成滚雪球效应,看的人越多、说的人越多,越容易形成话题,最终富者愈富、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就会创造票房奇迹。”

    与过去电影海报等单一的宣传方式不同,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利用互联网络的营销方式,成为一批小成本影片成功的秘诀。《致青春》的剧本原本就是一部年轻观众很关注的网络小说。这些电影凭借着超强人气,往往还未上映就已经培养了潜在观众群。

    中小成本电影上扬成为新赢点

  中国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的增长大大推高了中国人在文化领域消费的热情。电影产业化改革20年为这一轮繁荣奠定了基础。而本轮中小成本国产电影“逆势上扬”的经验对于下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焕发文化市场活力具有借鉴意义:

    启示一: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做大市场是产业繁荣的保障。从国产电影的繁荣来看,电影院线的覆盖率扩大、电影票价不再“高高在上”等因素起到了助推作用。受益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相关政策的推动,银幕数飞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银幕达到2685块,总银幕数达到15803块。“目前,我国一年新增的银幕数,就达到了韩国全国的银幕数。”毛羽说,电影院建设持续10年且每年以30%的高速增长,为产业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启示二:找准消费群体的需求,培养观众本位意识。清华大学创意分析工作室对部分小成本电影观影人群分析发现,部分影片的观众平均年龄20.3岁,其中女性占了8成。对微博舆情的分析发现,在地域分布上向二三线城市和地区倾斜。刘海波等专家认为,这一轮电影票房的增长与电影院走进二三线城市观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在城镇化加快推进中,一些“新城镇青年”群体的出现,使喜剧、贴近生活、关注小人物命运的中小成本影片受到追捧。

    启示三:适应市场的文化产品不一定“大而全”,但一定要“接地气”。《致青春》有大学生话题,《中国合伙人》则凝聚了90年代初一群年轻创业者的记忆,它们反映的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深深吸引了观众。而《失恋33天》这样改编自热门小说的电影,未上映就抓住了一批铁杆粉丝。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观众群体的日益庞大,不同类型的影片拥有相对细分的受众群。文化产品不一定着眼于体量大的“航空母舰”,但需要敏锐地抓住市场,拥有“接地气”的拳头产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业内人士建言:加强电影科技创新 降低国产影片票价 2012-08-17
·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征集主题影片创意脚本 2013-07-16
·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征集主题影片创意脚本 2013-07-12
· 向奥斯卡影片戏服借助时尚灵感 2012-02-20
· 《从文学到影片》 2010-09-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