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还有多远
2013-10-30   作者:罗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近年来,中国大宗商品消费量在全球总消费量中的占比已接近两成,作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主要交易商的地位不断得以强化和提升,但在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方面,中国却一直未能真正赢得主动。“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尴尬局面,自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世人不禁要问,国际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到底还有多远?
  事实上,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需求对稳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首先,中国目前已成为最大的煤炭、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国。2012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在全球煤炭贸易总量中占比约为23.1%,铁矿石、大豆进口在全球贸易总量中占比均高达60%左右。据欧佩克预测,2014年中国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作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进口需求使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条件成为世界性商品价格形成中心。
  其次,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部分期货品种的价格已开始成为国际性的价格。以当前有色金属产品为例,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和铝的价格都有一定的独立行情,对LME产生相当的牵引力,我国橡胶品种所形成的价格不仅被国内厂商作为定价标准,也成为东南亚橡胶生产企业定价的基础。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为国内大宗商品金融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原油期货等与国际接轨的大宗商品交易产品将在不远的未来推出。
  此外,要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在全球市场具备较高的流动性与可接受程度,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直接投资等相继试点,中国人民银行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QDII、QFII以及RQFII等放松资本管制的变通方式得到更好的利用,人民币在全球的流动性明显提速,在国际市场上可接受程度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为刺激经济超发美元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随着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计价货币的地位有所动摇,部分国际大宗商品已开始对人民币定价进行尝试。去年5月有媒体报道,伊朗等部分中东国家已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方式结算原油贸易。
  虽然人民币作为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基础条件日渐成熟,但要在当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全球市场所普遍接受、赢得定价权,尚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我国大宗商品国际战略不成熟,尚未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大宗商品消费大国、贸易大国,多个品种进口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定价的过程中拥有主导权。更令人遗憾的是,在全球贸易中大多数中国企业往往只能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要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夺得定价权,一方面要加强大宗商品国际战略意识,将中国的购买能力转化成为足够的影响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建设,培育国内企业做市商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大宗商品企业从“价格接受者”向“价格决定者”转变。
  二是美欧发达国家长期垄断大宗商品定价权,新的市场平台将面临现有交易定价中心的激烈竞争。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手中,特别是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和曾经的超级大国英国,形成了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NYMEX(纽交所)能源和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要在现有交易定价中心格局下突出重围,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夺得定价权,需要另辟蹊径。一方面可考虑针对中国内地大宗商品需求,推出一系列大宗商品期权期货,另一方面尝试推行中国指数,既包括煤炭、铁矿石等分类指数,也要建立体现整体交易状况的综合指数,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待进一步加速,计价货币的市场认同有待考验。随着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在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资产,马来西亚、泰国、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为主要储备货币,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也相继宣布购买中国国债的计划。但总体上看,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有多个阻碍尚未破除。比如资本项目仍受到较大限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待拓宽,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品种明显不足,国际社会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接受新货币作为定价单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是美元霸权地位的一项重要体现。中国要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夺得定价权,实质上也是推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其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币在全球具备与美元一争高低的实力。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实现更开放的资本账户、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外,还需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以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宏观经济以及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政策框架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为增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可接受程度提供强力支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明细表[2013-10-28] 2013-10-28
· 假期市场“波澜不惊” 自贸区或提升大宗商品定价权 2013-10-08
·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明细表[2013-09-30] 2013-09-30
· 大宗商品市场短暂上涨难掩基本面问题 2013-09-12
· 大宗商品市场短暂上涨难掩基本面问题 2013-09-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