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应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中国金融业开放与安全”研讨会综述
2013-05-31   作者:记者 蔡颖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在当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泥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凸显、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如何看待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在日前由《经济参考报》和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业开放与安全”研讨会上,各位与会专家就上述问题各抒己见。其中,中国应该确定金融开放的目标,但开放应逐步推进,金融应回归服务实体的本质,成为研讨会的共识。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扭曲,何来安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明确表示,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相当大一部分不是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而是“舶来品”。本来金融应该内生于实体经济,但是中国的金融“外植”于实体经济的特征非常明显。“这是‘根’的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恢复金融的本来面目。”他说,“否则,何来金融安全?”
  国际金融论坛副秘书长王元龙分析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我国现在很难说已发展到现代经济这一阶段。“从目前情况来看,全民搞金融,企业抱怨给银行打工,这就是金融业的非理性发展。我们多年来,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是实体经济围绕金融转,也就是说金融和实体经济地位颠倒了。金融机构长期享受着国家特殊的支持,比如有固定的利率,利差很大,非常容易获得利润。这就导致所有的企业都想搞金融,许多央企、国企业务都延伸到了金融领域,民企也把注意力和投资方向都放到了金融领域,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王元龙说。
  “从市场环境来看,各地地方政府也都把金融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撑。全国七十多个城市打造金融中心,都是想利用金融圈钱,盲目地扩大金融。另外,整个市场投机、赌博心态严重,全民炒股、炒房,追求一夜暴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来自于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的扭曲。”王元龙直言。
  近年来,民间高利贷危机波及银行,从去年起银行不良贷款节节攀升。截至今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同比增长20.15%,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不良贷款率为0.96%,也有所上升。不过,监管层认为,在接近300%的拨备覆盖率下,银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盈利能力也趋于稳健。
  对此,王元龙基本认同。但他同时指出,随着中国金融资产迅速扩大,其中蕴含的风险将会暴露。“目前国内人民币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65万亿元,如果银行的不良贷款要出现问题,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可能会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因为2009年银行系统中长期贷款占比为70%,2010年占比为60%,贷款集中度非常高。如果这部分贷款是三到五年到期的话,那么今年和明年会是偿债高峰期,一旦一些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风险就会集中暴露。”王元龙说。

  资本项目推进应逐步推进

  从国际环境可见,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拥有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主导权。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拥有相当健全的金融体系,并且在国际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拥有的金融资源非常丰富。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处于劣势,金融发育程度低,金融体系相对脆弱。因此,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就要受到影响,并有可能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控制。
  王元龙说:“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经验来看,国际游资都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出现明显缺陷的时候,把它选为首要冲击目标。在这种冲击下,市场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引起恐慌导致资本大量外逃。”
  “我们应该把金融安全放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界定。一个国家金融是否安全要看在它的金融发展过程中,是否具备够抵御国内外各种危险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确保其金融体系和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王元龙表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对于资本项目开放问题,还是应该逐步推进。”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陈炳才则认为:“就风险抵御条件而言,目前已基本成熟。但是,资本项目开放要把握一个原则,要分类按币种来开放。过去都是与美元相关,然而,现在所有出现的危机,都是外币项下的资本可兑换,让外币自由进出,对于外币的储备货币应该有一个总量控制,对于本币和非储备货币,应该加大开放力度。”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在发言时指出,“开放不可怕,关键是在规则制度下、透明度制度下来实行开放,最终目的是允许中外资企业能够同台竞争。这就要求中国政府要审慎监管,并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适应和结合国际的监管规则。”

  真正的风险在于管理失效调控失效

  日前,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包括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去年6月和7月,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且两次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扩大,最终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下限可至基准利率的0.7倍。这被市场认为是提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契机。
  王国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目前不断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是中央银行利率。他直言,一套行政机制无法创造出一套市场机制。单纯调整存贷款利率,放大或缩小存贷款浮动区间均是行政手段,而真正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是按照市场机制形成市场价格。
  他指出,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只是“内科治疗”,而真正的利率市场化需要“外科手术”,他认为应从金融市场入手,大力发展存贷款的替代品、各种债券以及在债券基础上的债券债务工具。“比如面向居民发行企业债券。”
  “要保证金融安全,那么对外就应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抵御外来冲击,承受损失。对内则要有足够自信,保证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有足够的办法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的破产、倒闭或者不良贷款,有了这两点应该就能避免风险。”陈炳才坦言,“目前,金融真正的风险在于我们的管理失效、调控失效。今后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减政放权,在金融领域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民生:瞄准新兴城镇化和实体经济 2013-05-17
· 民生银行:瞄准新兴的城镇化和实体经济 2013-05-15
· 实体经济不牢,政策退出地动山摇 2013-04-18
· 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挑战 2013-03-29
· IMF副总裁朱民:中国金融业应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3-01-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